大家好,我是大王,今天来一篇重疾科普文
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呢?
经常有客户跟我咨询问题的时候,都能说出很多概念或产品,但是详细问起又都不清楚。
我说这是应该看过不少产品对比文章啊?
客户说,是啊,就是因为看的多,所以越来越乱,想放弃了
你是不是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不懂去查——原来这样!——怎么是这样?——到底是怎样?——放弃
这篇文章带你梳理重疾产品、类型以及特点,希望你看完这篇文章,能对重疾险有更清晰的概念。
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重疾险的起源——从初衷说功能
重大疾病前世今生——从混乱到统一
重大疾病怎么赔——核心要点要知道
轻疾中症怎么赔——看是否含高发病种
身故怎么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重大疾病保险简称重疾险,是指当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患有合同约定的疾病、达到约定的疾病状态或实施了约定的手术时给付保险金的健康保险产品在年年由南非的一位心脏外科医生马里优斯·巴纳德(MariusBarnard)发起,由南非的CRUSADER保险公司首推。南非心脏外科医生马里优斯·巴纳德(MariusBarnard)治疗一位年轻患癌的单身妈妈,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人康复,却为了生计和弥补看病的经济损失,马上投入工作,后来病情复发,已经无法治愈,本应陪孩子度过剩下的时光,但为了给孩子留下更多的积蓄还要继续工作,巴纳德医生发现即使许多经历了重大手术的病人存活下来,但却备受经济上的煎熬。重疾险发明出来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重病后“经济上的死亡”。不仅是用来治病,更是为了解决治病后养病和因养病中断工作而带来的收入损失,毕竟生一场大病要休养几年,但是家庭的日常开支还要继续、孩子的教育费、房贷、赡养父母,这些都是硬消费。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安心养病。重疾险的赔付方式是给付型,也就是如果你买了50万保额,符合理赔标准,保险公司直接赔50万,不管你怎么花这笔钱,这也正体现了重疾险的初衷。了解了重疾险的功能和赔付标准,保额在心中大概有个数。你想要用重疾险的保额替你分担多少责任,你就买多少保额。最初的重疾险——责任简单,功能实用。
保障4种疾病:心肌梗塞、脑中风、癌症、冠状动脉绕道手术
年重疾险引入中国大陆,当时只有7种重大疾病:恶性肿瘤、心肌梗塞、脑中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尿*症、瘫痪。
没有标准,疾病定义没有统一的规范,后续理赔比较困难;另一方面疾病种类和定义也是抄袭自国外,并不符合中国国情。导致理赔困难,纠纷不断。重疾的开头,并没有给人留下好印象。
年,就因为疾病条款过于严苛,友邦保险被6名投保人以“保死不保生”,合同条款存在明显欺诈内容为由告上法庭,并引起了法律界、医学界、保险界的三方大讨论。
年,保险行业协会布了一份规范,一直沿用至今。其中规定了25种重大疾病,也是发病率最高、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并规定重大疾病保险中必须包含这25种中的前6种,也也是发病率最高、致死率最高的疾病。
并规定重大疾病保险中必须包含这25种中的前6种,
实际上,每个保险公司的重疾产品都含了保监会定义的25种重疾。在此25种病种基础上,自己增加病种。
「重大疾病」的定义不只包含了疾病,不都是确诊即赔的,还包含了一些状态、以及实施困难、花费较高的手术,从赔付条件上来看,一般分为:确诊即赔、采取特定手术后理赔、达到特定状态后理赔。以统一定义的25种疾病为例,划分如下:
一些年前,重疾≈绝症
重疾险最原始的形态是:几种病种,理赔一次,赔款之后,合同终止。
那时候重疾治愈率低,大多数人的重疾险理赔款是留给家人;
幸运的人拿到了理赔款,但康复了以后,却再也买不了重疾险。
但随着我们医疗水平的进步,手术的成功率和疾病的治愈率越来越高了,癌症、心脏病这种过去听起来的绝症现在都能够得到治疗,“重大疾病”不再致命,更多的时候有钱就能恢复过来。
我们对于重疾险的需求也从“续命”变成了“养病”,对重疾险又萌生了新的需求
万一以后再得重疾怎么办?
万一目前稳定的病情再复发怎么办?结合这个需求,保险公司就研发了多次赔付型重疾险。①不同重疾多次赔付
一种疾病赔付完之后,合同不终止,患其他疾病仍然能够再次赔付。
全面多次赔付下,也有两个小的分支:
分组多次赔付:就是将不同疾病分成几组,一个疾病赔付过后,同组内的疾病都不能再赔,其他组的疾病能再次赔付。
比如说6大高发疾病中的和一组,那么就算先后得了这两种病,也只能赔一个。
分组多次理赔的重疾就像这个糖葫芦,即使是只坏了一个山楂(理赔了一种重疾),那整串都不能要了(整组重疾都不赔了)
那么在分组产品里面有一种比较特殊,那就是恶性肿瘤单独分一组。
我们都知道,恶性肿瘤是理赔率最高的重疾,也就是说一个人理赔最后可能先理赔恶性肿瘤。那么它单独分一组,那么第二次理赔不受分组的影响。
这种产品里面的每一个病种都是一个单独的山楂球,每个都是单独分开的,不会出现为了吃一个就要拿起来一串的现象。
也就是说,不同于不分组的产品,病种之间互不干扰,一个疾病赔付完之后,别的疾病依然能赔。
比如得了,后续病情恶化变成了(另一个病种),也依然能赔。
不分组多次赔付。那么除了分组理赔,还有不分组理赔。
这种产品里面的每一个病种都是一个单独的山楂球,每个都是单独分开的,不会出现为了吃一个就要拿起来一串的现象。
也就是说,不同于不分组的产品,病种之间互不干扰,一个疾病赔付完之后,别的疾病依然能赔。
比如得了,后续病情恶化变成了(另一个病种),也依然能赔。
②不同重疾多次赔付
不管是分组也那么同一疾病能不能多次赔付吗?
比如癌症,它转移和复发的几率就很高;另外,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也越来越长,有可能未来的日子里还会得其他的癌症。
再比如说心脑血管疾病,什么脑中风、脑血栓,得了一次之后,饮食睡眠就都得注意,怕再有复发的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保险公司顺势推出了对部分疾病可以重复赔付的产品,目前主要集中在恶性肿瘤、急性心梗和脑中风后遗症上这三种疾病上。
不过,重复赔付是有时间要求的。一般来说,恶性肿瘤要求间隔3年或5年后,可以再次赔付;急性心梗和脑中风后遗症,要求间隔5年以上,可以再次赔付。
1重疾险的另一个大责任,是轻症(中症)。
大家现在越来越注重养生,很多人都有定期体检的好习惯。
一旦有问题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在萌芽阶段就把隐患消灭掉。
于是,针对一些疾病的极早期、不严重的阶段,重疾险开发了轻症和轻症豁免。
举例:
恶性肿瘤对应的轻症是“极早期恶性肿瘤及原位癌”,发现原位癌后,将赔付保额的一定比例(比如20%),赔付后各期保费也不用再交,以后发生重疾依然会赔付。为了体现保险姓“保”,让保险跟上时代,解决真正的问题。
保险公司又针对一些疾病的极早期、不严重的阶段,开发了含轻症/中症的重疾产品。
要注意的是,不同于重疾有《疾病定义规范》的束缚,轻症是没有行业标准的,所以我们挑选轻症一般都是对照着相应的重疾险来选择,比如6种极高危重疾对应的轻症,应该尽量具备。其中6种中又比较高发的有:原位癌、轻微脑中风、不典型的心肌梗塞、微创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在讲身故怎么赔之前,请大家抛弃“消费型重疾”这个概念,从另一个角度:重疾险的身故责任,来划分一下重疾险。
重疾除了保疾病之外,还有身故责任。
如果重疾没有赔付但人走了,主流产品的身故责任有三种类型:赔付现金价值、赔付保费、赔付保额。
身故赔付方式的不同,对保费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
赔付现金价值<赔付保费<赔付保额。
要什么样的身故责任呢?
如果预算有限,想把重疾保额做高,那么选赔现金价值或者赔付保额。
如果预算宽裕,那就选赔保额(实际上大部分重疾产品都是这种赔付方式)。钱要么归被保险人,要么归受益人。保额迟早要赔。
如果觉得身故重要,预算相对少一些。那么,选择赔现金价值或者赔付保费的重疾险+定期寿。
身故责任赔付的多样性,就是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
为了更好的理解,我列举了在售的一些产品
总坐标是重疾责任
横坐标是身故责任
产品下方标注了年缴保费,保费测算的标准是:30岁女性,50万保额,20年缴费。这样可以更直观的看出来,不同责任保费的区别。
其中有些产品是重复的,特别是百年康惠保,因为在投保的时候它的身故责任和恶性肿瘤二次赔付的责任是可以选择的。
身故可以选择:赔现金价值、赔已交保费、赔保额三种方式;恶性肿瘤二次赔付的责任可以要也可以选择不要。
是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定制的保险产品,给了我们很大的选择空间
看到这是不是前面讲的都快忘了?
没关系,我们再来总结一下
重疾险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重疾险的起源:起源的初衷是解决“经济上的死亡”,买够保额是关键。
2.重疾险的发展:从年引入到中国发展到现在,重疾险产品经过数次迭代。25种重疾的定义进行了标准化统一,重疾的病种不用过多比较。
3.重疾理赔次数:重大疾病多次理赔应对了人生可能会多次罹患重疾的问题
4.轻症中症责任:符合发展需求,是为了解决重疾理赔难的问题。
5.身故责任:三种身故赔付方式,给你更多选择空间。
重疾险的发明伊始是为了“解决经济上的死亡”,所以审视自己在家庭中的经济贡献,做足保额,是最先考虑的问题
其次,再考虑轻症是否“好赔”也就是是否包含了高发病种。
最后,在考虑保额“够用“、“好赔”的前提下,再考虑重疾多次赔付、单次病种重复赔付、身故怎么赔付的问题。这些又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保费。
举个例子。
比如一个朋友,是个坚定的丁克一族,年收入30万,评估了房贷、日常开支等情况,给自己定了一个重疾万的小目标。
因为对身故保额要求低,所以选择了单次重疾身故赔保费的方案,由于手头相对宽裕,在挑选了单次赔付的重疾之后,预算还有不少,就又买了一款多次赔付的产品,最后一共花了1万5,他很满意。
这篇文章酝酿了有一段时间。
又恰逢网络平台发展迅速,大家了解保险产品的渠道也越来越多。
在咨询过程中,经常会面临。
我看到的这个产品为什么这么便宜?
他们公司的轻疾有60种,你们怎么才35种?
想用一篇文章讲一下简明扼要的讲一下重疾险的责任。
保险,终究是根据概率来定价。
所以除去保险公司预定利率(2.5-3.5之间差异还是很大,这次就不介绍)、费用之后,跟一个产品理赔的概率有很大关系,而概率体现在重疾责任。
责任和保费挂钩。
这次相当于把重疾险的责任解剖。
没有推荐产品,只是想告诉你怎么看产品,怎么选产品。
如果能有一点帮助,甚至欣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