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副院长,心内一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coronaryarterydissection,SCAD)是指冠状动脉内膜未经人为干预,自发地发生撕裂,或内膜下血肿形成,影响或阻断冠状动脉血流,又称原发性冠状动脉内膜撕裂,可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研究报道其发病率在0.07~1.1%左右,但可能由于漏诊或猝死等原因致使该病的发生率明显被低估。SCAD在女性患者中多见,约全部的占81~95%,多见于44-53岁;约1/3的SCAD病例为妊娠、围产期妇女。SCAD易发生在冠脉迂曲部位,约占80%;在女性患者中累及前降支多见,而在男性以右冠脉动脉受累更常见。
??目前SCAD的血流动力学形成机制有两种:(1)内膜的撕裂形成假腔,动脉压力作用下进一步形成夹层血肿;(2)冠脉动脉壁内滋养血管的破裂而形成壁内血肿。SCAD的病因上经历了粥硬化至妊娠相关至肌纤维发育不良三个理论阶段:(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滋养血管密度增加,更容易破裂出血,出血量大时引起动脉壁中膜与外膜间形成较大夹层,压迫冠状动脉真腔,SCAD是冠心病的特殊表现形式;(2)妊娠与围产期:过高的雌、孕激素水平引起冠状动脉壁平滑肌细胞肥大导致细胞间基质缺失,内膜胶原变性减少,在妊娠期体内血容量增加引起局部动脉壁薄弱导致冠状动脉夹层,SCAD好发于年轻女性;(3)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一些结缔组织病如马方综合征(Marfan′ssyndrome)、埃勒斯当洛综合征Ⅳ型(Ehlers~DanlostypeⅣ)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血管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累及冠脉中膜,使冠状动脉管壁出现囊性中层坏死,在剧烈体力活动、情绪激动、胸部钝性损伤以及滥用*品和冠状动脉痉挛都可能诱发SCAD的发生。
??根据造影结果可将SCAD分为3型:I型冠脉造影可见明显多腔隙,以线状透明影分隔,可能伴有造影剂残留,是经典类型;II型冠脉造影表现为冠脉中远端出现奇怪的弥漫性狭窄,常伴有冠脉迂曲;III型冠脉造影表现为局限性管腔狭窄,无法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区分,如缺乏冠脉危险因素应更要高度怀疑该病的可能性。
??冠状动脉造影是最基本的影像学筛查手段,但对II型和III型SCAD易发生误诊。目前最常用的腔内影像学工具为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IVUS可表现为血管壁的环形撕裂呈无回声区,深达内膜下或中层,宽大于5mm,实时成像可见撕裂斑块随心动周期飘动,给予造影剂及生理盐水可见该回声区消失或充盈,对诊断有很好的价值。OCT对内膜破口的识别显著高于IVUS,由于OCT穿透性差,再加上真假腔血栓的影响,OCT有时不如IVUS能够完全显示SCAD累及血管范围和特有的三层结构,从而影响对病变的判断。
??在治疗策略方面,由于血管重建过程较普通冠脉病变复杂且、失败率高,一般倾向于保守策略。只有在TIMI血流1-2级或者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心电学等不稳定情况下才选择PCI或CABG进行血运重建。如决定行PCI治疗,强烈建议在影像学(IVUS或OCT)指导下完成。在药物治疗方面,在急性期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合理的;如无特殊情况,谨慎抗凝(肝素、华法林)药物治疗;不建议使用溶栓及GPIIb/IIIa拮抗剂;β阻滞药可降低动脉壁剪切力,有助于血肿吸收并减少再次发病风险,因而建议长期使用;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不是此类患者的主要发病机制,多数患者管壁光滑,因而他汀类药物无使用适应证。
??在预后方面,SCAD急性期生存率很高,绝大部分患者冠状动脉内膜破口愈合,血肿消失,预后良好。然而,此类疾病复发率亦较高,2年复发率15%,5年复发率达27%,因此对于有过冠状动脉壁内血肿和SCAD病史的患者应长期密切随访。
推荐阅读
李雪:人文素质教育---------医学生教育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郑强荪:最生理的起搏形式--希氏束起搏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