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睡到大天亮是多么美好的事,但对部分人来说却是一种奢侈。不少人因为睡眠差或入睡困难而困扰,轻则精神萎靡和工作效率降低,重者可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尤其是增加患血管疾病风险。
睡眠短易引发哪几种心血管疾病?
经过研究表明,睡眠短可增加患5种心血管病风险,其中包括肺栓塞、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等。每天睡眠时间不足可减弱心脏功能,加快心跳速度,尤其是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个小时的人易出现动脉硬化,增加早亡风险。
另外,睡眠不足也会紊乱睡眠节律,通常19点之前就吃完晚饭,然后经历3~4个小时的消化,22点之后进入睡眠状态。
但习惯熬夜的人23点之后仍然没有睡觉,继续娱乐或玩手机又或是工作,这样会使得植物神经系统发生紊乱,夜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从而造成高血压。
此外,晚睡也会推迟进食时间,使得代谢异常,影响心脏更健康。因为晚餐吃得太晚或吃夜宵,活动量减少会使得没有被消化的热量转化成糖类或脂肪,导致高尿酸、高血糖以及高胆固醇,久而久之可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冠心病或心肌梗死。还有,晚餐吃得太饱会过度兴奋交感神经,影响睡眠,减慢新陈代谢速度,进而损害心脏健康。
如何保证充足睡眠?
1、睡觉前拒绝碰电子产品
睡觉前半个小时拒绝玩手机或平板电脑,凡事让自己兴奋的事情都不能做。不妨泡脚或泡澡、听听轻音乐或读书以及打坐冥想等,让自己静下心来,排除一切杂念。
2、早睡早起
褪黑素和时钟基因决定睡眠,从晚间褪黑素开始分泌,到睡觉前褪黑素分泌达到顶峰,所以最好是23点之前进入深睡眠状态,早晨6:00~7:00左右起床。
3、抽出20~30分钟时间午休
经过研究发现,晚间深度睡眠阶段后,12个小时后会再次感觉到困倦,正好是中午,不妨抽出20~30分钟时间午休能滋养心肌细胞,保证心跳平稳。
4、早吃晚饭
吃晚饭的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6:00~7:00左右,吃七分饱即可。晚餐不能吃得太油腻,以清淡易消化为主,这样能减轻肠胃负担,同时也能避免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促进睡眠,维护心脏健康。
5、适当的晒晒太阳
每天至少有一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能更好地刺激褪黑素分泌,提高睡眠质量。若因为工作因素繁忙,不妨周末时去户外郊游或散步。
温馨提示
由此可见,睡眠不足可损害心脏健康,引发心血管疾病,因此应调整好睡眠习惯。保持规律作息,做到早睡早起,即使在节假日也不能赖床。另外,睡觉前保持心态平和,不能想杂七杂八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应及时解决睡眠呼吸暂停征问题,以免导致心脏缺血。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