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为啥还要补D?而且还得补两种?
很多骨质疏松的病人在看到医生给的处方时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补钙就行了,怎么还得补维生素D3?而且还得补两种维生素D3?
且看专家的解释:
维生素D3有维持钙平衡、减少骨量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作用。研究表明,血清25-(OH)D3浓度水平与钙吸收率、骨密度、佝偻病、骨软化症、骨折风险存在明显剂量反应关系,即维生素D3由不足到正常时,肠钙主动吸收增加45%~65%。血清25-(OH)VitD3水平在30-50nmol/L之间时钙吸收率最大;维生素D3不足时明显降低小肠对钙的吸收。所以,维生素D3又被人称为“D激素”,很小的剂量就可以产生很大的作用;还有人称其为“骨骼健康的首席保镖”,因为它能让钙去该去的地方,不要去不该去的地方。在骨头里能强化骨骼的钙,假如从骨头中转移到其他部位,比如血管、心脏瓣膜等,就引起冠状动脉钙化、大血管钙化、心脏瓣膜钙化等,导致心肌缺血等心血管损害,对人体就是有害的。
所以,知道维生素D3的作用了吧?
那么为什么又要同时补充两种维生素D3呢?再听专家细细道来:
普通维生素D3在体内需要经过肝脏25-羟化酶和肾脏1α-羟化酶两步羟化,才能转化为具有高活性的维生素D3。因此,普通维生素D3其实是原料,只是作为一种营养素,用于维生素D3缺乏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本健康补充剂,而不是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为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的1α-羟化能力下降,肝脏的25-羟化能力也会下降,体内活性维生素D3的产生减少,维生素D3受体的敏感性也下降,患者虽常规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3,但补充的维生素D3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活性维生素D3(骨化三醇)无需经过肾脏和肝脏的转化,可以直接弥补体内活性维生素D的不足,所以,治疗骨质疏松,最好同时补充两种维生素D,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那么,又一个问题来了:我该吃多少维生素D比较合适?
这个取决于目前体内维生素D3的浓度,医院查一下25-羟VitD3即可,有经验的专家会根据检查结果给以适当的服用剂量,在达到30nmol/l以上后可以应用维持剂量。
目前国内的普通维生素D3剂量多是IU/粒,最大的IU/粒,但国外有、、甚至0IU/粒,假如需要大剂量补充普通维生素D3,可以国外代购,疗效会好些。
那么,还有人会问,补多了会不会出现副作用?
关于普通维生素D3,>30nmol/l为充足,>nmol/l才是中毒,距离好远哦!所以不用担心吃的太多会中毒啦!
至于骨化三醇的副作用,买药的时候有的店员会热心告诉咱们,要定期复查血钙,避免高钙血症,其实,作为骨质疏松的病人,都属于极度缺钙的人群,想让这些人血钙高起来,实在是不容易,除非是甲旁亢;如果还是担心,那就吃半量好了,就是每天1粒(0.25ug),这个剂量非常安全;假如还是担心,医院查血钙了。
需要注意的是,活性维生素D3或其类似物并不是营养素,而是药物,不能代替阳光或普通维生素D3的作用哦!
对于大部分骨质疏松的病人,特别是下列人群,是需要同时服用两
种维生素D3的:
1、中老年人;
2、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
3、佝偻病、慢性肾病、慢性肝病、低磷骨软化、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甲旁亢、甲旁减)等人群。
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还有很多的细节,需要有经验的专家给予详细的指导,所以,想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医院找专家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