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不断总结经验并吸取教训,同时解决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难题,冠心病二科在质控科的协同参与下,对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出现的死亡病例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病例概览和治疗过程患者为老年男性,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胸痛,位于心前区,呈闷痛感,但未得到及时重视和正规治疗。10小时前,患者胸痛症状再次加重,前医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随后转入我院急诊科。急诊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ST段抬高,心率达次/分。心脏彩超揭示三尖瓣少量返流,LVEF为57%。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后,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发现LM正常,但LAD、D1、D及LCX等多处血管存在严重病变。随后,患者在LCX处行PTCA术并转入我科继续治疗。
术后,患者胸痛症状逐渐缓解,但于04年7月4日00:00时,患者突然出现饮水呛咳后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双眼上翻。床旁心电监护显示心率为45次/分,结性逸搏心率,氧饱和度为7%,血压为90/40mmHg。患者随即接受心脏胸外按压、简易呼吸机辅助呼吸及药物治疗。然而,经过一系列抢救措施后,患者病情并未好转,心电监护提示心率为0,氧饱和度为0,血压测不到,瞳孔散大固定,四肢冰冷。患者家属在了解病情后仍要求继续抢救,但最终因患者病情过重,经高级生命支持后仍无生命体征恢复迹象,家属于1:0时签署自动放弃抢救同意书,患者于04年7月4日1:0时宣布临床死亡。
医生讨论意见(1)张盛祺住院医师提出,患者多支冠状动脉受到累及,心肌细胞梗死面积广泛,导致预后情况不佳。
()周文琴主治医师分析,患者入院时已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且发病时间超过1小时,长达天之久。由于未能及时就诊,梗死心肌未能得到及时再灌注及功能恢复,这大大增加了危重患者的死亡率,处理起来相当棘手,预后情况恶劣,甚至可能引发心脏性猝死。
(3)马静副主任护师强调,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已经明确,病情极为危重,死亡率相对较高。在后期治疗中,应加强医生组与护理组的紧密合作,护理组需向医生获取更详细的病情资料,以便能更有目的地观察病情变化,提供更为细致的护理服务。
(4)李伟玲主任医师指出,患者长期大量吸烟,并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多年病史。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多支血管存在严重狭窄。鉴于患者心肌损伤严重,容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或泵衰竭等并发症。此外,坏死的心肌细胞数量众多,预示着患者预后情况较差,将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质量。若具备医疗条件,在发病后10小时内进行血管再通治疗,将能最大程度地受益。
(5)童有福主任医师总结道,患者已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这是指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导致血流中断,进而引起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心肌梗死后伴随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都会进一步减少冠状动脉的灌注流量,使心肌坏死的范围持续扩大。心肌坏死的严重程度与冠脉分支闭塞的部位、速度以及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密切相关。在闭塞发生后0-30分钟内,心肌会出现少数坏死;而1-1小时内,绝大部分心肌将呈现凝固性坏死状态,伴随心肌间质的水肿、充血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因此,此类患者在早期就可能出现猝死等严重后果。对于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在急性期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