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心脏支架又称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在瑞士的一名学者的研究中问世,从最早的裸金属支架到如今的可溶解于人体的生物可吸收支架,心脏支架的材料和手术的发展也伴随着岁月的变迁而不断进步。心脏支架作为一种可直接解决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手段,在临床中应用也较为常见。
心脏支架手术发展至今,面临的争议颇多,褒贬不一,甚至有一部分人认为支架对人体伤害极大,觉得一旦心血管植入支架,人的很多基本生活习惯就要受限制,比如体力劳动、体育锻炼,情绪起伏等都会被植入的支架所影响。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心脏支架手术属于“缺德害人”,装上人就完了?看完才能真正明白了
有传言称,目前医疗发展至今,心脏支架手术已经快要被淘汰,新的治疗方式可能会取代传统治疗方式。从现实角度来说,这种说法不受理论支撑,也没有事实依据。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心脏支架植入术是很难被淘汰的。一个大国中每年临床应用的支架数量已经超过百万,仅我国应用支架的人口覆盖率已经达到20%。所以这种说法并不切实际。
第一项成功的心脏支架应用手术,距今已经过去30多年。在我国不少医学界的权威教授也做过心脏支架手术,比如我们的钟南山院士。武汉疫情爆发的时候,80多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奔波在抗疫的一线,昼夜不停歇,但看起来身体机能还是相当好的。这就不难看出,植入心脏支架对人体是无明显损害的。
所以,只要我们在心脏支架植入后,注意身体保养,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那么异物植入是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的。
一般情况下,血管狭窄程度大于70%,或主干狭窄大于50%,或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猝死的患病人群,医生都会建议心脏支架手术。还有很多人认为支架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凝及扩血管药物,长此以往对身体也是一种损伤。但我们要知道,目前治疗心肌梗死愈后最好的干预干法是心脏支架介入,所以生命的优先权和长期服药比,孰轻孰重?
支架植入后,做好以下几件事即可无后顾之忧:
1、支架手术后的第一年,是有可能发生二次狭窄的,出现时患者会发生持续性胸痛,重新发生心肌梗死,所以在术后第一年应该坚持按需服药,保持定期复查,做好预防工作。
2、治疗原发病灶,比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问题。
3、术后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服药,按需监测。但在服药过程,也要注意是否会有体表出血、或大便颜色发黑等情况出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有可能是因为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导致的凝血功能变差引起的出血。
4、如果有“三高”病症存在时,应积极按月检查相关指标及复查心电图,没有这些情况存在也要养成最晚3个月复查一次。检查过程中,一旦指标偏离正常值,应该即刻进行干预处理,进行相关治疗。
5、术后3~6个月建议进行全身复查一次,如果在家中出现急性胸痛等症状,也不要乱动,停止手中一切活动,拨打后就地侧躺或背靠软枕体位,开窗通风,保持呼吸道畅通,等待医疗救援。
6、保持良好饮食结构,合理膳食搭配,低盐清淡。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要超过5克,咸菜、腌制食物等高盐食物能不吃就不吃。每日肉类摄入不超过50克,避免摄入过高的胆固醇,加重术后的心脏负担。建议多吃绿叶蔬菜,尤其是根茎菜系。
7、保持适当体育锻炼,科学有计划的进行体育锻炼规划,改善身体素质。
8、保持稳定的情绪,情绪发生大的起伏变化时,会导致血压上升,容易引起心脑血管急性病症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