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睡眠的书已经有很多了,难道看一本书就能让我的睡眠变好吗?
是的,如果只选一本关于睡眠的书来看,就是这本《我们为什么要睡觉?》了!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堪称是一本全面、专业、尖端、实用的“睡眠百科全书”。
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科普类推荐图书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作者:[英]马修·沃克译者:田盈春定价:60.00元ISBN:0
如果说看完这本《我们为什么要睡觉?》睡眠马上就会变好或许有些夸张,但是,这本书一定能大大扩展你关于睡眠的认知,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善自己的睡眠。你可能以为,睡觉只是为了我们第二天有足够的精力应对生活,但事实是,睡眠对人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专业性
你知道癌症、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病,都与睡眠不好有关吗?你知道睡眠不足会损伤你的理解力、学习力、创新力吗?你知道酒精、空调、LED屏幕,现代人为自己设置了多少安睡障碍吗?你知道当你睡眠不好,在褪黑激素、处方药物、非药物疗法之中,最科学的选择是什么吗?你知道儿童期、中年期、老年期,分别应该睡多长时间最合适吗?
如果您对以上这些问题感到困惑,或者只是一知半解,就赶快与我一起看看这本《我们为什么要睡觉?》吧。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的作者马修·沃克(MatthewWalker)是一名英国科学家,毕业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并取得了神经生理学博士学位。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卡夫利奖助研究员,曾在哈佛大学医学院担任精神病学教授,现在则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科学与心理学教授。
多年来,马修·沃克的研究兴趣都在于探讨睡眠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并为此创立了“人类睡眠科学中心”(CenterforHumanSleepScience),并为多家世界知名组织机构担任睡眠顾问。正如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学、生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亚当·格萨雷(AdamGazzaley)所说的:
这是一本必读的书。名闻世界的睡眠专家马修·沃克带我们踏上了一段有趣旅程,让我们得以了解最新的睡眠知识。这本书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还探讨了睡眠质量下降对认知、健康、安全、工作方面产生的影响;这些见解可能会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在现在这个让人焦虑的时代,很难找到比这本书更值得一读的书。
趣味性
毋庸置疑,《我们为什么要睡觉?》有着极强的专业性,那它是否是一本枯燥的书呢?显然不是的。马修·沃克多年来致力于向大众揭示睡眠的惊人力量,经常接受各大媒体访谈,包括国家地理频道、美国公共电视网、BBC等。如果读一本书如同饮一杯茶,那么,读马修·沃克的书就像在夏日里饮一杯冰镇柠檬苏打水,既解渴又健康。
比如,在全书的开篇,作者就问了读者一个看似平常却极其尖锐的问题,即你认为自己在过去的一周里睡眠充足吗?我想,大部分人都不敢给予肯定的答案。睡到自然醒,距离现代人已经很远了。你可能会说,成年人只要睡够6个小时就算睡够了吧,哪怕是被闹钟叫起来的。
所以,接下来作者就问了另一个问题,在没有咖啡因的情况下,你能保持神清气爽吗?看看咱们身边的伙伴们,有人靠每天晨间的一杯冰美式叫醒自己,有人则是泡上一杯浓茶,更有甚者,几乎全天手不离电子烟。于是,作者马上指出了睡眠不足的风险:
每晚的规律睡眠少于6~7个小时会破坏你的免疫系统,罹患癌症的风险将增加一倍以上。睡眠不足也是决定你是否会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关键生活方式因素。睡眠不足——哪怕只是一个星期的适度减少——也有可能严重影响血糖水平,使你跨入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行列。缺乏睡眠还会增加冠状动脉堵塞、变薄的风险,使你受到心血管疾病、中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威胁。
这样简洁有力的开篇,已经足以让我们好好读下去了,不是吗?
实用性
在《我们为什么要睡觉?》中,马修·沃克为读者阐释了很多我们平时不会注意到的事实。比如,“睡眠处方”安眠药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后果;睡得暖和一点并不会让你睡得更好;使用iPad阅读会令你的困意来得更晚;利用酒精得来的睡眠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等等。那么,到底要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呢?如何才能让自己有一夜好眠?这大概是所有人急切想要知道的答案。
因此,在整本书的最后,马修·沃克还贴心地给出了12条健康睡眠小贴士,包括:坚持固定的睡眠时间;不要在一天中太晚的时间进行运动;避免咖啡因和尼古丁的摄入;睡前避免喝酒精饮料;下午3点以后不要午睡;睡前通过阅读纸书或听音乐来放松;睡前洗个热水澡,等等。
现在,你是不是也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并且相信它不仅可以颠覆你对睡眠的诸多认知,还会切实地帮助你拥有更好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