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规定,60周岁以上的人群就被定义为老年人。但是据科学家研究调查,人类身体衰老其实从40岁就已经开始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就会开始衰退,患病的几率也在成倍增长。虽然大多数人在50岁时身体仍处于健康的状态,但是也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疾病。并且生活中,一些中老年人并不十分重视自己身体的变化,容易导致病情延误,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
那么,人到中年,应该警惕哪些疾病呢?
一、人到中年,要警惕这5种疾病的发生!
1、心肌梗死
据调查,5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心脏类疾病的概率最高。并且据不完全统计,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每两位就有一位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说50岁以上人群,是突发心梗的高危人群。
首先,心肌梗死指的是冠状动脉急性或持续性缺氧而导致的心肌细胞的坏死。这类病情不仅发展较快,而且在发作严重时还会导致心律失常、休克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临床上,造成心梗的病因有很多,大多数是因为冠状动脉出现闭塞,引起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常见的诱因是过度劳累、情绪激动。而且心肌梗死的患者大多数在平时就伴有心绞痛。
通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发病初期,心绞痛的时间较长,且疼痛强烈。如果此时不及时进行治疗干预,等到病情严重时,就会出现心衰、休克、甚至死亡。
2、结石
结石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高发病。结石通常是因为体内的无机盐以及有机物质沉积而形成的。由于形成结石的原因不同,各种结石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发生在胆囊、膀胱和肾脏中的结石,因此,胆结石、尿路结石和肾结石是中老年人常患的三种结石类的疾病。
中年人群因为其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直线下降,内脏的各项功能也开始变弱,人体内物质代谢能力下降,无机盐等物质更容易沉积,容易发生结石等病症。而不同的结石,所表现出来的病症形式也不相同。
比如尿路结石,患者就会有明显的疼痛以及血尿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尿毒症。而如果是胆囊结石,患者就很大可能会出现胆绞痛和胆囊炎等症状。至于肾结石,患者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腰背部位的疼痛。并且,如果肾结石直径过大,还会引起肾脏的积水。
3、肺炎
肺炎也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疾病,不论年龄多大的人群,都有患此病的概率。
肺炎大多数由于呼吸道受到感染,引发感冒,并且人们都会觉得肺炎是流行性感冒的升级版,等感冒发烧到一定程度之后很大可能会感染肺炎。
而中老年人因为其年龄较大,身体的免疫系统下降,对于细菌的抵抗力也会持续性地降低,一旦患上肺炎就很有可能会危及生命。
肺炎早期的症状多表现为发热、咳嗽,与正常的感冒症状非常相似。并且由于每个人体质的不同,许多人在感冒初期,因为其症状较轻,所以会被大多数人忽略。
值得注意的是,肺炎初期具有非常高的隐藏性,对中老年人来说,一旦发病,病情会进展得非常迅速。因此,不能因为身体症状不明显就放任不管,而忽略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4、中风
据调查研究显示,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除心脑血管疾病外,中风的发病率最高。而我们俗称的中风在临床上称为脑卒中,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
大多数是因为大脑供血部位的血管突然破裂,或者是血管阻塞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而引起的。脑卒中会对脑组织造成严重损伤,难以修复。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两种症状也大不相同,其中较常见的为缺血性的脑卒中。
根据最新调查研究显示,脑卒中已经成为了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其中,冠心病患者时常会伴有明显的房颤,非常容易使心脏瓣膜上的血栓脱落,进一步引发脑卒中。
值得注意的是,三高人群也是患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尤其是三高人群中的高血压患者,一旦出现血压异常,过高的血压会使血管破裂,就非常容易发生脑卒中,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5、骨质疏松
引起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由于年龄的老化,身体机能下降,维生素D的活性降低,钙的吸收不足所导致的。
骨质疏松早期大多数表现为腰腿、全身酸痛,并且在患者过度的劳累之后,疼痛感会加重,进一步加速骨质疏松。如果此时没有及时治疗,等到骨质疏松的中后期,情况会越演越烈,很有可能会出现脊柱、胸廓变形。而胸廓变形,则会压迫患者身体内的心、肺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的后果。
人体的骨密度和骨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重要的骨结构缺失会使骨骼开始变得脆弱,还会增加骨折的概率。
当骨折发生时,年轻人因为其体内骨密度比较高,治疗之后恢复得较快。但是对于50岁以上的患者来说,由于骨骼较为脆弱,康复时间会大大加长,同时在康复的过程中很有可能还会诱发其他疾病。
上述这些疾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往往是从身体的微小症状开始,如果没有经过及时的治疗,就很可能会发展成严重的后果。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这些高发病呢?
二、人到中年,“肌”不可失!不然心血管会遭殃!
据调查数据显示,女性更加会偏爱有肌肉的男性。和没有肌肉的男性相比,女性更愿意和有肌肉的男性约会。但是,不仅年轻人需要肌肉来增添魅力,老年人同样需要肌肉来保持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身体的衰老,人们体内的肌肉量也在不知不觉地减少,会出现肌力下降,肌功能减退的现象。
如果人体的全身肌肉量下降,或者是肌肉的生理功能减退,则被定义为肌少症。肌少症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容易跌倒,行走困难,步态缓慢。
据研究发现,50岁以上患肌少症的老年人和正常的同龄人相比,心血管疾病风险提高了70%。
中老年人的肌力下降,就会使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下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严重时会发展为下床困难。同时,还会出现严重的平衡障碍,表现为站立不稳、步态蹒跚、容易摔倒、发生骨折。
那么中老年人应该如何防止自己的肌力下降呢?
首先要从营养方面入手,保证足够的能量和优质蛋白的摄入。比如老年人可以经常喝牛奶、吃牛肉、鸡蛋等。这些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含量非常丰富,可以补充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增强人体对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利用率。而氨基酸可以促进人体肌肉的生长,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大对蛋白质的补充。
除此之外,老年人也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避免久坐,尽量多外出活动,降低腿部肌肉的退化速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参加的活动不能太过剧烈。可以选择简单的慢跑或者散步,或是广场舞。适当地进行一些,既可以增强老年人的肺活量,同时也可以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同时,老年人也可以适当地增加体重,这样有助于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
老年人标准体重的简易计算公式为男子:身高(厘米)-=体重(公斤);女子:身高(厘米)-=体重(公斤)。实际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0%范围内都认为是健康的,增重到可以和维持正常活动能力以及身体健康相平衡即可。
三,远离这些高发病,中老年人需要做些什么?
每个人的生命都会有终结的一天,我们无法与自然规律抗衡,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延缓衰老的步伐。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一直都是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