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进行检查时,除了抽血化验外,影像检查往往也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医学影像检查主要包括普通X光、CT、核磁共振、B超、PET-CT等等。
医院可能都做过这几种检查,但对这几种影像检查的区别和作用却分不清楚,甚至不清楚它们都是什么?心里可能还会想,为什么医生会让自己做这些价格较贵的检查。
小编就通过这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检查是如何发挥不同作用的吧:
X光检查
X射线具有穿透性,会穿过人体在底片上留下黑白色影像。当它遇到被遮挡的部位如骨骼时无法穿透,在底片上显示为白色,反之,则显示为黑色。它是日常大家接触较多的一项检查,它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检查时相当于给身体内部拍了一张平面影像照片。由于被照射物体密度的不均匀,拍摄之后的底片上会形成黑白不一的颜色。
X光检查的优点是简便、快捷、成本低,最大的缺点是受制于深浅组织的厚度以及相互重叠,形成彼此的成像干扰,继而无法明确显示其中某一区域的细节情况,给医生判断患者身体内部状况,带来困难。
CT检查
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原理,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通过计算机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二次处理,最后得到人体横断面的连续图像(计算机可以将数据处理重建成不同平面的图像及三维影像结果)。
CT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和x光检查相比较,X光片只是拍一张照片,而CT则需要为患者从上到下拍很多张照片,它是一层一层穿过人体检查的,因此受外物干扰小,简单来说就是看得更清晰准确。
核磁共振MRI
核磁共振的原理是利用强力的磁场,将人体内的氢原子短暂地重新排列,并经无线电释放特殊的信号,再通过精密仪器接收和电脑运算处理过这些信号后,生成多角度的独特影像结果。由于人体内不同的身体结构中有很多不同含氢原子的化合物,因此核磁共振可精确分辨出不同器官及病变,有助医生作出准确的诊断。
有别于X光检查或电脑扫描,磁力共振扫描并不带电离辐射。
B超检查
B超超声波(Ultrasound)检查,是一种利用高频声波检查体内情况的技术。当超声波仪器发出的超声波传到身体器官或组织的边界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透过超声波接收器分析回声方向和回传时间,便可描绘出探测范围的影像。
B超的最大缺点是受骨头和气体的影响比较大,对骨骼系统和含气空腔器官的显示并不理想。
知道了这四种检查的原理,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所需,选择具有不同作用的影像学检查。
怀疑骨折,首选X光
如果病情可能伤到骨头,比如怀疑有骨折,那么优先选择X光检查。X射线无法穿透骨骼,因此可以清楚地显示骨皮质有无断裂、扭曲、错位等骨折征象。
如果X光检查还无法确认有没有骨折,那就需要再做CT进一步仔细观察了。
B超与核磁共振对骨皮质的显示不理想,一般不使用,除非怀疑存在隐匿性骨折的可能,才会选择核磁共振。
软组织疾患及脑内疾病:
首选核磁共振检查
核磁共振的最大优点就是对人体内软组织的显示效果极佳,要想更好地显示这些软组织,比如关节、肌肉、脂肪等软组织,首选的检查就是核磁共振,其次才是CT。
核磁共振可以清晰显示脑内的皮髓质细节,在各种脑内病灶如脑胶质瘤、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中,核磁也是首选检查。
肺疾病:粗看X线、细看CT
X线胸片是我们最常见的检查之一,它可以粗略的显示肺、心脏、主动脉和胸膜等胸部结构。
CT对肺结构的显示则更加清晰、明确,对大多数肺部病变的检出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尤其在早期肺癌筛查方面,CT检查越来越显示出其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对肺组织显示不佳,核磁共振和B超一般很少用于胸部检查。
腹盆腔:粗看B超,细看CT加核磁
B超对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及盆腔器官的显示都不错,同时呼吸也不会对腹部器官的影像造成影响,因此常作为腹盆腔常规检查和体检的首选。
但当B超发现问题,又无法明确诊断时,就需要CT和核磁进一步判定病灶的性质了。此外,B超受气体的干扰影响很大,对一些含气空腔器官(如肠道等)的诊断效果会下降很多,这时也需要选择CT和核磁。
心脏/冠脉:选彩超及CT
常规的心脏检查,彩超使用较为普遍,它可以提供丰富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方面的信息。而对于冠状动脉的检查,CT则是首选,它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走行、斑块及狭窄程度等。核磁虽也可以用于冠状动脉检查,但在斑块的显示上不及CT。
总结一下
小编总结一下,对于四种检查的选择,B超、CT、X光片、核磁共振并驾齐驱,互为补充。
骨骼及四肢损伤,首选X光片,如果诊断不明,则需要细查CT。关节软组织、骨肿瘤的检查可用核磁共振;脊柱检查除了骨骼问题,其他的都用核磁共振及CT。但由于脊柱部分的神经分布比较多,核磁共振相对来说对软组织的观察更为细致。
对于胸部,粗看X光片,细看CT,可以检查出肺部钙化点、结节等,低剂量螺旋CT与传统CT相比而言,扫描时间更短,辐射更小,分辨率更高。
腹部及盆腔在初步诊断时,最常用的是B超,对肝脏、脾脏、胰腺、肾脏、盆腔等器官诊断准确率较高。
但对肠道等含气较多的器官,一般多用胃肠镜检查;常规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检查,多选用B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