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稳定性是判定斑块危险等级的重要指标薄皮
TUhjnbcbe - 2024/7/28 16:45:00

随着健康体检的日益普遍,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有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仿佛成为了很多中老年人的“标配”。不过大多数人颈动脉中的斑块危险性并不高,主要是可以作为人体动脉系统的“窗口”,从颈动脉斑块的程度,评估大脑和心脏面临的危险性。

但颈动脉斑块就像厨房下水道中的油污,时间久了会导致下水道狭窄堵塞。所以当颈动脉狭窄堵塞时,不仅会影响供血,也可能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当斑块脱落后形成了血栓,随血流到达大脑还会导致栓塞。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50%~75%的缺血性脑卒中由颈动脉病变所致,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颈动脉斑块也被称为“沉默杀手”。

检查出颈动脉斑块,就意味着脑梗不远了?

很多人看到体检报告上写有颈动脉斑块就很担心,是不是会发生脑梗。颈动脉斑块引发脑梗的机制是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斑块逐渐长大,斑块不稳定而发生破裂。而颈动脉斑块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如果能够及时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甚至缩小斑块,就可以有效防止心梗、脑梗的发生。

稳定性是判定斑块危险等级的重要指标。颈动脉斑块是有软和硬之分的,软斑块又被称之为易损性的斑块,通俗地讲就像是薄皮大馅的饺子,极不稳定,一不小心就会炸,很容易破裂引发血栓,不少病例都说明,很多情况下这种软绵绵的恶心的东西才是脑梗的真凶!这种软斑块一经发现,要及时进行治疗。

硬斑块是指附着在颈动脉壁上已经钙化、变硬,不容易脱落,但容易造成动脉狭窄。如果狭窄≤50%,通过去控制血压、血脂,注意生活饮食方式就可以了,如果狭窄50%,尤其是如果达到了70%,医院接受治疗。

颈动脉狭窄该如何治疗

内科治疗:降脂药可稳定斑块

发现颈动脉狭窄或斑块就应该早期治疗,尤其是中老年人,常需口服降脂药物,起到稳定和软化斑块的作用,并延缓血管狭窄的进程;还需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已经有过脑梗、中风者,根据脑部病灶、认知情况、行动情况,需酌情服用神经细胞活性药物。除了内科药物治疗外,还有外科手术治疗、腔内介入治疗(包括颈动脉支架术和置管溶栓术)。

外科治疗:可以去除狭窄与斑块

外科手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或斑块比较彻底的方法,目前有多种手术方法。其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最常用的方法,需在颈部做一个几公分的小切口,把血管切开,去除病变。较少用的方法是采用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在颈动脉狭窄的上下部位“搭桥”,即颈动脉旁路术。还有一种手术是针对颈动脉完全闭塞的情况,用一段自体血管把颅骨外面的血流引到颅内血管,即颅内外动脉搭桥术。

对于难以手术的患者,可以通过动脉穿刺将支架植入颈动脉,将狭窄的通道撑开,或压迫斑块,开放通向大脑的血管,称作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于明确脑梗死或颈动脉血栓的患者,还可以在早期(发病6~8小时内)将导管放到颈动脉内部,注射药物将血栓溶化,称作颈动脉置管溶栓。

颈动脉狭窄的5种检查方法

体格检查

所有颈动脉狭窄患者都要进行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就是根据表情状态、面部是否对称、语言、意识、运动功能、肢体张力、共济失调试验、感觉功能等,作出进一步的诊断,部分患者可被检出脑卒中的体征,

同时医生还会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CT血管造影(CTA)、核磁检查、脑血管造影检查等来确定颈动脉狭窄的准确部位和程度。这些听起来十分复杂的操作,我们大致了解一下这些专业诊断方法是如何进行的。

超声

超声检查,是临床上筛选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检查方法,可以诊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和程度。而且超声检查属于无创检查,成本低、具有可重复性。缺点是对多段狭窄不能精确的量化,可能高估狭窄的程度。

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MRA)可显示颈动脉狭窄的解剖部位和狭窄程度,但如果患者体内有铁磁性金属植入物时,比如说心脏起搏器之类的,则不适合进行本项检查。

CT检查

CT检查包括冠状动脉CT检查(CTA)和CT灌注扫描检查(CTP)。CTA可以提供主动脉弓、弓上血管开口、颈动脉的解剖和形态学信息,评估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和部位。CTP则可以获得脑内血流的灌注信息。

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

DSA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不同于CT和MR检查,DSA属于有创性检查,需要住院在手术室局部麻醉下完成。DSA检查有助观察主动脉弓的类型、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性质,例如狭窄部位、狭窄程度、斑块的整体形态、或斑块有无溃疡,还可以观察对侧颈动脉、椎动脉和颅内Willis环的完整性等。如果患者行介入治疗的可能性大,则首选CT等无创检查,入院后行血管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及性质后,再同期进行介入治疗。

1
查看完整版本: 稳定性是判定斑块危险等级的重要指标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