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作用
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还有各种疫疠之气,通俗地说就是外界环境里各种对人体不利的东西,如气温过冷或过热、空气湿度过高或过低、细菌、真菌、病毒等。而我们身处其中,大部分情况下都没有发病,是因为阳气具有对外界致病因素的抵御作用,而这部分阳气又叫卫阳。现代研究表明,正常人的体温越高,体内组织、器官的温度会越高,对于疾病的抗御能力也会更好。说明阳气充足的时候,除了起到温热的作用,还能达到抗御疾病的作用,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抵抗力”,抵抗力越好,得病的机会也就越低。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阳气的盛衰决定人是否发病。
阳气帮我们抵御风寒
每次刮风降温都会导致各种疾病发生或加重,从感冒发烧咳嗽,到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胃肠疾病,再到关节疼痛。人受到寒冷的刺激就会引起免疫力的降低,导致细菌、病毒侵入人体,引发疾病。人吸入冷空气后引起胃肠痉挛收缩,胃酸分泌增加,引起胃酸、胃痛、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寒冷刺激也会抑制体内儿茶酚胺等物质释放,使血压上升、冠状动脉痉挛,诱发高血压和心肌梗死。同样的环境下,阳虚的人也最先被冻伤。除了前文中说到的温煦作用,还有抵御作用,使我们免于风寒所带来的各种疾病。
阳气帮助我们抵御暑热
每当夏天,总会有人在外出时突然晕倒,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中暑。暑热天气并不是导致中暑的唯一原因,因为同样的环境下,其他人虽然也觉得酷暑难耐,但却不会中暑。阳气不仅可以帮我们抵御风寒,而且也可以抵御暑热。大家可以看一下各种新闻报道,在高温环境中暑的一般都是一些上了岁数或者平时比较疲劳的人,这些人的阳气通常都比较虚,而平素形体壮实、身体健壮的人却很少会因为热而中暑。暑热本身会耗伤我们的阳气,直到我们的阳气被耗尽。根据前文的讲述,阳气是我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如果阳气被消耗就会出现因阳气不足导致的晕厥,甚至死亡。因此,人体内的阳气越旺盛,对暑热的抵抗能力也会越强。
阳气帮我们抵御致病微生物
在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同样淋了一场雨,阳气旺盛的人得病的概率就要比阳气衰弱的人得病的概率低。这也是为什么每次传染病流行,容易被感染的都是体弱多病者,身强体壮者即使患病也易于康复,比如年初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此外,如果老年人感受同样的疾病,病程更长,病死率更高,因为老年人的阳气较弱。所以无论是年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还是年的甲型H1N1流感,或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阳气都决定着一个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图1-3)。
阳气抵御致病微生物
升提作用
因为阳气是向上的、向外的,所以阳气可以让我们身体的器官升提,从而防止滑脱下陷。内脏之所以能维持在相对固定的位置,而不会随着重力的作用下垂就是因为阳气具有升提的作用。临床上常见的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如图1-4)、直肠脱垂、肾下垂等,都是由于阳气不足导致升提作用的减弱。同时,内脏下垂的患者也会伴有气短乏力、神疲倦怠等气虚的表现。对于这类患者,采用益气升阳的方法来治疗内脏下垂会有一定的疗效。
胃下垂
固摄作用
阳气能够对人体内的各种液态物质,如血液、汗液、尿液、唾液、精液等,起到稳固、统摄的作用,以防止流失。一般来说,这些物质的阴阳属性为阴。中医学的阴阳学说认为,在人体阴阳对立互根的矛盾关系中,阳为主而阴为从,强调以阳为本,阳气既固,阴必从之。《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人体中的阳气是生命的主导,若失常而不固,阴气就会耗伤衰竭,引起疾病甚至死亡。病轻者,为散、为泄,如果严重就会出现大汗不止、上气不接下气、流血不止、遗精不止等危及生命的脱症。阳气的固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固摄血液
阳气可以约束血液,使之循行于血脉中,而不至于逸出脉外。一方面血液的运行需要阳气的推动作为原动力,另外一方面也需要阳气的固摄作用,将其约束在血管之内。有些人患有慢性消化道出血,大便当中会有潜血甚至暗红色便、黑色的柏油样便,伴有怕冷、胃脘冷痛、易疲乏、精神消沉等脾阳虚症状。同样,其他部位的出血也可以是因为阳气虚导致的,如紫癫、慢性牙龈出血、流出血、尿血、月经过多等。采用温阳法,通过恢复阳气的固摄功能可以治疗上述出血。此外,温阳止血法能够治疗因阳虚不能固摄所导致的月经量过多,已经被相关研究证实。
固摄津液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主要包括汗液、尿液、唾液、胃肠液等。阳气能约束津液,调控其分泌量或排泄量,防止其异常丢失。一方面津液的生成需要阳气的气化作用,流动需要阳气的推动作为原动力,同时津液的排泄和分泌是通过阳气的固摄作用来保障的。如阳气虚者,稍微活动一下,甚至静坐时,就容易出虚汗,这是由于阳气不足,对汗液的固摄作用也不足。婴幼儿因为肾中阳气初生还不充盛,无法固摄尿液,所以不能自主控制小便,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气逐渐充盛,固摄能力逐渐地变强,就能自主控制小便,而如果发育迟缓、阳气不足,那么在一般儿童能控制自己排便的年龄,还会尿床;垂暮之年,人的阳气衰退,固摄能力不足,所以就会出现小便失禁的情况。固摄唾液的原理与固摄尿液一样,如小孩和老年人睡觉时会流口水,这也是因为阳气虚,固摄功能相对不足。临床上,治疗多汗、流口水、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时,可以采用温补阳气的方法,通过恢复阳气的固摄功能来治疗。
固摄精液
阳气还可以固摄精液,使之不因妄动而频繁遗泄。很多房事频繁或者有手淫史的人,很容易出现遗精,因为这些容易耗伤肾中阳气,阳气虚则不能固摄精液。同时,阳虚不固者也常伴有精神萎靡、易脱发、腰膝酸软、精液清稀等肾阳不足的表现,故可以采用温肾固精的方式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