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连发常委特稿 个人*绩首次凸显
习近平在福州带女儿玩耍。新华社发原标题:新华社连发四常委特稿 个人*绩首次凸显田享华新华社连续两日推出 中共高层新阵容 系列人物特稿,发布了关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的四篇特稿,讲述四人较为详细的学习及从*经历。文章介绍了他们各自的执*理念,从习近平的 中国梦 到李克强的 民为先 ,以及张德江的 心系百姓 和俞正声的 多做实事 ,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尤其是除关于习近平的特稿外,新华社还播发大量习近平从*以来的图片,包括了习近平与父亲习仲勋、母亲齐心、妻子彭丽媛及女儿的家庭照。关于李克强的特稿也介绍了其家庭情况,夫人程虹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语系英语教授,长期从事教学及学术研究工作,他们育有一女等。公开资料还显示,李克强夫妇都有博士学位,但相关照片仅限于李克强个人。这一切都让公众觉得新鲜。上海市*治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治学教授浦兴祖告诉《第一财经》,这种做法其实也有针对性,一方面是近年来官民、干群、*群关系出现了疏离感,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与血肉相连定位有差距的现象,所以最高层通过这种刊发介绍文章和配发家庭照的方式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加亲近感。 我对习近平在院子里骑自行车载女儿的照片印象深刻,这说明最高层也在转型。 67岁的浦兴祖坦言,他这个年纪的人都没见过这种方式, 和历史对比,反差较大,效果也很好。 习近平、李克强:中国梦与民为先关于习近平的特稿以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源泉 为题,篇幅长约14000字,关于李克强的特稿以 万事民为先 为题,篇幅则达7600字,两文着重介绍了他们的执*理念。对于习近平,新华社文章引述媒体观点称他 是一位带来执*清新风气、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领导人 。并称,他是 首位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中共最高领导人 , 习近平将担当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作为自己治国理*的信念与追求 。浦兴祖认为,这种传播模式更符合时代需求,因为当下的*治领导人已经不具有毛泽东、邓小平那样极富个人传奇色彩的经历,也不可能再如战争状态形成那种无与伦比的威望与形象。老百姓更熟悉并接受一个从基层一步步打拼上来的领导人,他们每个人的业绩都是具体岗位的具体事务, 这不是领导者个人意愿决定,而是常态社会发展的需要。 另外,这两篇文章都涉及了港澳台以及国际方面的内容。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谢耘耕教授看来,这是考虑到新领导人在境外和国际影响所致,中国快速崛起也使得全球都对中国的新领导层倍加关注,用这种图文并茂等传播形式,境外人士也更容易了解和理解中国领导人,这对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颇有好处。张德江、俞正声:心系百姓与多做实事这种特稿系列的创新做法,华东师范大学*治学副教授王向民对本报称,不断增加领导层的透明度当然有助于公众认同和了解他们,增加亲近感。介绍张德江的文章以 心里要时刻装着老百姓 为题,开头就引述20多年前,时任吉林省委副书记的张德江在全国两会上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的一番话: 我们的干部无论职务多高,都是群众中的一员,心里要时刻装着老百姓。 新华社有关俞正声的文章则以 多做实事不图虚名 为题,介绍言谈举止中透着儒雅之风的俞正声,是位学者型领导,有着从中央到地方多个领导岗位的丰富从*经历。无论岗位如何改变, 多做实事,多解决问题,不求波澜壮阔,但求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 是俞正声的从*信条。谢耘耕则告诉本报,这种形象和传播的改进其实是领导人工作作风转型的一种表现,与中央*治局通过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及习近平在南方视察时轻车简从、亲民护民一脉相承。他也希望这种作风能够深入今后更多工作领域,让亲民的新风可持续化。个人*绩凸显与以往突出群体*绩不同的是,这次四常委的特稿都列举了他们的个人*绩。有关习近平的*绩,涉及他主*各地的经历,包括他在厦门工作时,领导制定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成为厦门此后发展规划、实施计划及经济*策制定的重要依据;2000年在福建率先倡导和推动机关效能建设;主*浙江期间,推动了 平安浙江 、 绿色浙江 、 文化浙江 、 法治浙江 和海洋强省建设等。2008年初,习近平受命担任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办成一届 有特色、高水准 的盛会,倾注了大量心血,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谈到李克强时,新华社特稿着重提到: 过去5年间,中国经历了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多个重大考验,李克强在抗震救灾、调控经济、建设保障房、推动新医改、保障食品安全、甲型流感等重大公共疫病防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勇挑重担,破解复杂难题,其出众的经济判断力和果断务实的处置能力经受住了历史检验。 在团中央工作期间,李克强在安徽省金寨县为全国第一所 希望小学 选址。他坚信, 希望工程 是雪中送炭,要用这温暖的炭火燃起老区孩子的希望。 2011年2月中旬后,利比亚局势急剧恶化。为确保海外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中共中央、国务院运筹帷幄,前后方、各部门通力合作,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撤侨行动。12天中,共有35860名中国公民从海陆空渠道安全撤回祖国。这场 国家行动 的总指挥就是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 。在有关张德江的特稿中,利比亚撤侨浓墨重彩, 危急形势下,把分散在不同地方的3万多中国公民从利比亚1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安全撤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张德江临危受命,紧急召开国务院应急指挥部全体会议,高效应对,组织协调外交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国资委、民航局等部门,紧张有序地展开 万里大撤离 行动,让世界见证了中国 外交为民 的崇高理念 。关于俞正声的*绩,离不开上海世博会, 持续时间长达半年的上海世博会,是对俞正声及上海各级干部群众的另一场大考。半年会期吸引7300多万人次参观,最高峰日突破103万人次,屡创纪录的上海世博会,在俞正声 办一天世博,改进一天工作 的要求下,从试运行期间的混乱无序走向日益完善,最终兑现了 成功、精彩、难忘 的承诺 。特稿中提到俞正声在烟台、青岛、湖北等地工作时的成绩,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烟台市市长,俞正声在中国率先写下的房改第一笔,成为一项有标志性的改革突破。而在建设部部长任内,他把建设部的第一中心工作定为 抓质量 ,他曾语重心长地说 再不把质量问题放在第一的位置上来研究,采取坚决的态度来对待,我们会有负于人民的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