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27日讯(通讯员李慧)长沙的娄先生和陈先生相医院心血管内科四病室,成为同一病房的病友;由于患上的都是急性心肌梗死,同病相怜的两人不免有些惺惺相惜,在病房很快便热络地聊了起来。
可聊着聊着,他们惊讶地发现:两人所患疾病相同,所接受的手术、治疗时机却大不相同。
娄先生今年69岁,因为头晕乏力、医院就诊,并且就在入院的前一天中午,他还短暂地出现过胸闷的症状,持续时间约2个小时。检查提示心肌酶、肌钙蛋白明显升高,动态观察心电图也有明显的动态变化(T波倒置)。结合症状、病史及检查结果,娄先生被诊断为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因错过介入手术最佳时间,娄先生接受了抗凝、调脂、抗血小板聚集、护心等治疗,在入院的第7天,四病室介入团队为他做了冠脉造影检查,发现右冠重度狭窄,最严重处狭窄99%,于是立即为他行介入手术,在右冠置入了支架,成功打通堵塞的血管。
64岁的陈先生同样也是出现头晕、胸闷的症状,持续4小时没有好转后,当天夜里23点被送入急诊医学科。结合病史及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检查结果,被诊断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医生建议立即行介入手术重建冠脉血运,陈先生却因为听说放置支架后需要终身服抗排异药物而犹豫起来。医护人员反复向陈先生和家属沟通解释,置入支架不需要服抗排异药物,手术后只需正规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治疗,陈先生才勉强同意接受手术。
陈先生被立刻送入介入治疗室。冠脉造影提示右冠严重狭窄并钙化病变,最重处的狭窄达95%;回旋支和前降支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病变。综合病情,医生认为引起陈先生心梗的“罪犯”血管为右冠,于是为他置入支架,开通右冠,并放入临时起搏器。
“都是心梗,怎么他一进来,哪怕深更半夜都要立即做手术,我反而要过个几天才做手术呢?”娄先生不解。
“对啊,都是心梗,堵的都是右冠,怎么他只要放支架就好了,我还要放临时起搏器呢?”陈先生也是一头雾水。
病室主任王勇解释,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是一种致命性疾病。时间就是心肌,尽早开通梗死的血管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最佳策略,对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保护心肌泵血功能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一直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2小时内可采用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陈先生在发病4小时后入院,正处于介入手术的“黄金期”内,及时手术可以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挽救濒死心肌,减少梗死面积;但是如不及时手术,濒死心肌细胞得不到血流灌注,会导致梗死面积扩大,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甚至心脏骤停,心肌坏死还会导致心脏穿孔、乳头肌断裂,死亡率显著升高;而娄先生就诊时,距离发病时间已超过24小时,且无明显的胸闷胸痛症状、生命体征平稳,所以可择期再行选择性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再者,虽然两位患者都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但陈先生还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这是房室结血供减少或束支损害、破坏的结果,意味着陈先生出现了严重的房室结缺血性损伤。只要尽早恢复房室结动脉血供,房室传导阻滞大多数是可逆的。因此,医生及时开通堵塞的血管,并在临时起搏器保护下,陈先生这才逐渐恢复自主心律。
“原来看起来相同的疾病,其实大有不同,治疗上也就因病而异!”娄先生和陈先生恍然大悟。
王勇提醒,作为一种急性发作的严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致死率排在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位,早期识别及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症状为持续性胸痛、胸闷气短常伴大汗,当出现上述症状,怀疑心肌梗死时,不要等待,医院进行救治,并听从医生的专业意见进行治疗,最大程度地挽救心肌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