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文化遗产学”_文化考古_雅昌新闻
【核心提示】要把文化遗产看成不同类型的生命体,每一个生命体都有其发展历程,只有对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分析,才能对它进行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贺云翱 作为一项跨学科的研究,文化遗产学备受学界关注,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是该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他主持的 南京钟山六朝坛类建筑遗存考古 被国家文物局评为 200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他还担任过明孝陵申报世界遗产专家组组长。多年来,贺云翱在考古学、文物博物馆学和文化遗产学等领域有诸多建树,他先后受国家和省市委托主持了110多项文化遗产研究课题,为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建立文化遗产学研究机构 近年来,全国已经有几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设立了文化遗产学研究的专门机构。考古学专业出身的贺云翱曾经长期主持《东南文化》杂志,对考古学与文化学有着长期的关注,并意识到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新兴事业的意义和价值。贺云翱认为,尽管文化遗产已被视为世界性的事业,被看作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但这个能够促进人类社会良性发展的学科并没有得到国内学界应有的关注。社会需要文化遗产方面的人才,需要大学积极参与该学科的建设和实践指导工作。 目前,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共有26位来自全国各个大学和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研究团队以文化遗产学研究为主,出版有《世界遗产论坛文集》和《文化遗产研究通讯》等刊物,还主办了 华夏遗产 和 老南京 站。该所每年与澳门世界遗产促进会和世界遗产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 世界遗产论坛 ,与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 南京文化发展高层论坛 。 发掘文化遗产学的内涵 在贺云翱看来,文化遗产学应该将人类历史上创造的并保留到现在的文化遗存都视为研究对象,它包括城市遗产、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水利遗产、*事遗产、海洋遗产、红色遗产、线路遗产和建筑遗产等。其中,既有物质遗产,也有非物质遗产。研究者除了要做大量的田野调查工作外,还要不断地充实各方面的知识。 贺云翱还担任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组长,经常参与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南京云锦、南京金箔、宜兴紫砂等的传承和保护都凝聚着他的心血。贺云翱认为,物质文化遗产以物为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主。 当我们把某项 非遗 视为一个文化生命体,研究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时,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要保存它以及如何保存它,人类将进入文化自觉的历史阶段。
建构开放的文化遗产学学科体系 从方法论上讲,文化遗产学要使用遗产类型法、文化因素分析法、遗产地层学、田野调查和文献检索等方法。这些方法来自考古学、文化人类学、文化学和历史学等学科,还涉及地理信息系统、规划学和统计学。贺云翱说: 文化遗产研究要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而进一步拓展方法,选择与对象相吻合或者相关的方法和理论,所以说文化遗产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要把文化遗产看成不同类型的生命体,每一个生命体都有其发展历程,只有对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分析,才能对它进行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 贺云翱说,文化遗产学不是单一的对象,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只有了解文化遗产各构成要素,把握其结构原理和发展动力,才能把文化遗产学上升为一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