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放飞风筝 古时驱秽祈福 今朝健身娱乐
4日迎来清明节。作为清明节的一项习俗活动,我国民间自古就有放飞风筝的习俗。民俗专家表示,古时是为放走秽气,祈求幸福,今天则为强身健体,娱乐身心。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我国是最早发明风筝的国家。风筝别称纸鸢,也称风禽、纸鹞等,清明放风筝是中国古代普遍流行的习俗。
据古籍记载,放风筝一开始就和原始的宗教有关,因当时生产力低下,科技水平极不发达,人们还没有能力抵抗疾病和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因此产生了崇拜神灵、祈求天赐好运的心理,在风筝上予以寄托便是一例。古人认为,清明节放飞风筝可以消除灾难、放飞晦气。
因此,古人在放飞风筝时,通常会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祸疾病都写在风筝上面,然后等风筝升到天空时就剪断风筝线,任凭清风把它送到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一年平安吉祥。这种习俗,在我国民间又叫“放断鹞”。所以,别人放走的风筝,是不能捡拾的,否则会沾上霉运,给自己带来晦气。
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民俗专家表示,清明放风筝可消灾难、除晦气的习俗到今天已经淡化,放风筝成为今人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娱乐活动。医学科学研究表明,春日里放风筝,沐浴着春天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走仰望,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而且对治疗抑郁症、神经衰弱、视力减退、腰椎病、颈椎病等都有疗效。
今天放风筝不仅成为一种文体娱乐活动,风筝还作为一种艺术和吉祥物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而且已经形成一种风筝文化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喜爱。
周润健 蔡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