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冠心病之五:心绞痛
当冠脉的供血和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需要时,就会引发心肌缺血缺氧,这个时候患者就会发生冠心病常见的心绞痛。
心绞痛发生在胸骨体之后,波及及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常为压迫性发闷或紧缩性,也可以有烧灼感,有些病人仅觉胸闷不适,而非胸痛。发作时,病人往往被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按心绞痛的严重程度从轻到重可以分为4级。
稳定型心绞痛。也称劳力性心绞痛,常发生于运动、情绪紧张激动、寒冷等刺激下发作,持续数分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以缓解。此时患者冠脉应为粥样硬化斑导致血流量减少,因为有其他血管的代偿机制,平静状态下尚能维持血供,但一到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冠脉血供维持到最大都不能满足心肌的需氧量时,这个时候就会发生心绞痛,按照严重程度可以细分为3级:
初发型心绞痛,最近1个月以内初次发生劳力性心绞痛,也包括以往有过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的病人,已数月不发作,再次发作时间未到一个月。大部分患者转变成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小部分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
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心绞痛最常见的类型,经常在影视剧中见到,发作的性质在1到3个月内并无改变,每日和每周疼痛发作次数大致相同,诱发疼痛的劳累和情绪激动程度相同,每次疼痛的部位和性质无改变,疼痛持续时间相仿,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也在相同的时间内发生疗效。
恶化型心绞痛。原为稳定型劳力型心绞痛的患者,在三个月内疼痛的频率、程度、时间、诱发因素经常变动,进行性恶化,硝酸甘油的用量明显增加。积极治疗后约90%的患者病情可逐步稳定,其中大部分患者病情稳定后活动耐量大致可恢复到原劳力水平,小部分患者病情稳定后活动耐量较前下降,约9%的患者可发生急性心肌梗塞。
自发型心绞痛。患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引起,心绞痛发作与心肌耗氧量增加无明显关系,疼痛程度较重和时间较长,且不易被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所缓解。按照发作病因、严重程度又细分为4级:
卧位型心绞痛,常在半夜熟睡时发生,可能与做梦、夜间血压波动或平卧位使静脉回流增加,引起心功能不全有关。严重者可发展为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
变异型心绞痛,也称静息心绞痛,在一天的某一固定时间自发性发作,心前区疼痛、心绞痛程度重,发作时常伴心律失常。本型心绞痛是由于在冠脉动脉狭窄的基础上,血管发生痉挛所致,可进展为心肌梗死。
中间综合征。亦称梗死前心绞痛,患者常在休息或睡眠时自发性发作心绞痛,且疼痛严重,历时长达30分钟以上。疼痛的性质是介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是心肌梗死的前奏。
梗死后心绞痛。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到3个月内重新出现了自发性疼痛。通常是由于梗死有关的冠状动脉发生在通或侧支循环形成,致使不完全梗死,其尚存活但缺血的心肌发生心绞痛。这些患者再梗死发生率较高。
心肌梗死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斑块破裂或出血,导致冠状动脉突然闭塞的一种病症。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常伴有相关症状,如出汗、恶心、呕吐、心悸、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常规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只能暂时甚至不能缓解症状。疼痛时血压明显下降,可伴休克。
心力衰竭型心绞痛。此时冠心病已进展至晚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长期缺血,导致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产生与原发性扩心病类似的临床表现。患者有明确冠心病病史,且大多数有1次以上的心肌梗死病史,心绞痛次数发作逐渐减轻甚至消失,但以其他症状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内血栓、心脏或其他器官出现栓塞更为显著。
(明日更新:全面了解冠心病之六:检查诊断)
(写文章不易,如果喜欢,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