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边境第一村”呈现新气象
中哈边境第一村 呈现和谐新气象整齐划一的房屋和外饰,干净的柏油路、人行道,以 爱国、感恩、奋斗 为主题的文化墙,以及每家每户院门口悬挂的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7月13日下午,从吉木乃口岸沿着山边的公路行驶大概20分钟, 兴边富民行动 采访团来到了 中哈边境第一村 --新疆自治区吉木乃县吉木乃镇萨尔吾楞村。吉木乃县民宗局局长特尼斯汗和萨尔吾楞村村支书木尔扎汗在书写着 中哈边境第一村 标志建筑前迎接我们。木尔扎汗是典型的哈萨克民族人,敦厚朴实,向我们表示欢迎后带我们去看道路墙壁上书写的有关兴边富民行动的项目信息。木尔扎汗说,萨尔吾楞村现有村民56户236人,耕地面积1300亩,属农牧结合村。兴边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吉木乃县投资600万元在萨尔吾楞村启动了住房改造工程,又投资150万元,对道路两旁进行绿化,农牧民院落种植了果树,并对56户住房进行了改造,设置铁艺围栏和人畜隔离墙。现在萨尔吾楞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2100元,吉木乃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作为吉木乃县的一个边境村,萨尔吾楞村的情况与其他村相比还会稍差一些。吉木乃镇*委委员肯吉汗陪同我们去村民家里。院子面积很大,南面是一座很典型的哈萨克牧民的毡房,与毡房相对的是几间装饰很好的房子。房子的主人胡安什走出房子迎接我们,肯吉汗用哈萨克语做了几句介绍,胡安什很友好地请我们进屋。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胡安什用清楚但很缓慢的普通话和我们聊了起来。他告诉我们,07年之前他还是贫困户,还没有自己的房子,2012年就成了自强不息创业带头人,如今家庭收入不再单单依靠放牧,家里还种了一百多亩地,收成还行。老婆在家办起了农家乐,每年都会有游客前来,家里可以为他们做一些具有哈萨克民族特色的风味菜,每年也能赚个四五万元。胡安什告诉我们,他有一个上一年级的女儿,而且妻子也特别勤恳朴实。随后,胡安什把放在窗口的他这几年获得的荣誉证书给我看。翻开略有些损坏的红色硬壳,里面原本是白色的纸已经有些泛*,有 阿勒泰地区劳动模范 、 优秀村干部 、 自强不息创业带头人 、 第五次民族团结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 第六次民族团结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 优秀*务工作者 等等大约十多张。有的名字写的是 湖安西 ,有的写的是 胡安什 ,但我们都知道,它所指的都是同一个人。走出胡安什的家,木尔扎汗说,之前萨尔吾楞村居住条件不好,以前喝的水都是直接从河里打的。兴边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吉木乃县对萨尔吾楞村的饮水设施进行了改善,09年整个村里都用上了自来水。先前这里的哈萨克村民大都是以放牧为主,这几年来才逐渐实现农牧结合,地里种些小麦、土豆、马铃薯和油菜。冬天妇女一般在家都没事,可以做一些手工艺品,遇到来这里旅游的客人可以卖给或者送给他们。2007年-2011年以来,吉木乃县积极依托 兴边富民行动 ,狠抓边境乡村项目工程建设,造福于边境农牧民。据统计,共为吉木乃镇萨尔吾楞村争取兴边富民行动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415万元。项目建设涉及口岸边民危旧房改造、渠道维修等方面:改造边民危旧房10户;牧民定居40户,每户补助1万元;渠道维修10公里,过水桥3座;建设自来水主管道4.5公里,入户56户;畜牧业发展方面为66户购置优质生产羊132只。县民宗局局长特尼斯汗也很有感慨,兴边富民行动的开展为边境地区提供了很好的*策支持,与前几年相比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住上了新的房子,学会了种地,用上了自来水,每年每户村民还会收到两只羊的补助。通过建设,使萨尔吾楞村成为环境优美、群众安居、生活富足、边防稳固的边境新村。生活条件好了,这里的村民也更加懂得感恩,更加热爱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