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年过7旬的李伯因为急性胸痛紧急入院,经冠脉造影检查后发现其心脏血管病变严重,无法通过介入微创的方法帮其疏通血管,只有通过外科冠脉搭桥手术方法才有一线生机。谁知,祸不单行,在手术准备期间,胸部增强CT检查发现其胸部存在一巨大肿物,计划中的单纯心脏冠脉搭桥手术,变成了涵盖冠脉搭桥及胸部巨大肿物切除的两台手术。
严重的冠心病如不积极干预,病人可能会因急性心梗而猝死,而巨大的胸部肿物则可能因肿物压迫气管使患者窒息而殒命,李伯身上同时患有两个棘手的病症。经过多学科会诊,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和胸外科联手为李伯进行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联合胸部巨大肿物切除术。
胸痛源自心梗而非胸部肿物时隔5年再次检查已长至“蟠桃”大小
由于胸部增强CT的普及,巨大的胸部良性肿瘤已经越来越少见,许多患者一经CT检查发现,在肿瘤尚未变大的早期已经进行手术切除,巨大的胸部肿瘤合并严重冠心病的病人更是少见。
据李伯回忆,早在5年前体检时已经发现了胸部有一个肿物,但当时查出的肿物并不算大,接诊的医生告知是“良性胸腺瘤”,只需要定期体检观察即可,因此并未引起注意。一个多月前,李伯开始自觉胸口有疼痛,伴有轻度气喘,自认为是胸部肿物压迫导致的神经痛,自服“止痛药”,起初症状很快就得以改善,但近期服用“止痛药”效果不佳,且“胸痛”发作越来越频繁,最近一次胸痛发作后大汗淋漓,喘气明显,由家人叫了救护车送至医院。
心血管内科接诊后为其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发现心脏冠脉血管病变非常严重,难以进行冠脉介入支架手术,经心脏血管外科会诊评估后,达成一致意见,终止介入支架手术,治疗方案更改为一周后进行外科冠脉搭桥手术,但在外科手术准备期间,经胸部增强CT发现了其前胸壁有一15cm×10cm×8cm大小的巨大肿物,足足有一个蟠桃大小,很大可能会在手术期间挡住开胸冠脉搭桥手术时心脏暴露的区域。经不断完善的检查,李伯的病因愈发明确,但病情也远比原来预计的要复杂得多。
病情错综复杂源自两处术前评估盲区
心脏血管外科主任张晓慎表示:“李伯的情况比较复杂,主要在于术前评估存在两个盲区,第一,无法明确肿物侵蚀周围组织的情况,如果肿物侵蚀严重,与周围组织难以分离,且又临近大血管跟心脏,强行分离可能会导致大出血,患者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第二,经由冠脉造影结果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较差,无法断定能否在心脏冠脉找到合适的搭桥位点。以上两点都必须在手术中探查才能明确。”
检查完善后,李伯希望能尽快手术,迫切将两处疾患一并解决。他同时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及胸部肿瘤,同期进行联合手术既可以让避免再次开胸手术的痛苦,而且还能解除巨大肿瘤对局部压迫可能导致的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对李伯而言是最佳方案。
经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胸外科、麻醉科以及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会诊后,按照当时掌握的情况来说,无法明确是否能够同时完成两处的手术,因此制订的初步手术方案为正中开胸探查,如果条件满足,术中再改为胸部肿物切除和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柳暗花明手术圆满成功
手术当天,心脏血管外科张晓慎主任医师担任主刀,麻醉科李雅兰主任团队负责手术麻醉和术中监护,在胸外科蔡松旺副主任医师的配合下,按照既定方案先进行开胸探查。
幸运的是,开胸后,手术团队对肿物进行分离过程非常顺利,不到半个小时,就把硕大的肿物从李伯胸前取出来了,过程出血仅毫升,第一阶段手术宣告成功,紧跟着张晓慎仔细对李伯心脏的血管进行评估,也顺利找到了冠脉搭桥所需的位点,成功为多个狭窄的冠脉血管重新开通了血运,李伯的心脏恢复了有力跳动的状态,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肿物为神经鞘瘤,是一种良性的肿瘤,手术圆满成功。
术后李伯各项生命体征稳定,第三天就转至普通病房,康复过程顺利。
远离疑难病症从改变不良习惯开始
李伯为何会突发冠心病急性心梗?张晓慎分析道:首先,他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饮食不健康,服药不规律,血糖控制欠佳,虽无烟酒嗜好,但长期以往,血脂会淤积以致冠脉血管狭窄,这也是促使冠心病形成的一个慢性过程;其次,李伯早在五年前就已经发现胸部肿物,却因疏忽,每年未进行体检,虽然是良性肿瘤,但随着时间推移,由于肿瘤的增长,会对其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最后,李伯在最初出现症状时候,医院明确病因,而采取了自服“止痛药”的缓兵之计,直医院寻求救治,这些都是经常发生在广大普通百姓身上的一些对健康不利的习惯。
张晓慎提醒,为降低冠心病的患病率,务必形成低脂低盐的饮食习惯,定期做健康体检,身体有不医院进行诊治。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青梅通讯员李小辉张灿城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