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医院工作14年了,医院的发展,医院见证了我的成长,”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副主任赵志林说。作为科室里的80后青年医生,除了日常工作外,他还对年轻医生进行心血管专业培训,医院心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会诊任务。近日,华商报记者医院见到赵志林时,他刚刚结束完一场会诊,这之后还有台手术等着他做,便利用间隙接受了记者采访。
心血管内科赵志林:当好“护心人”让患者“安心”
赵志林介绍到,目前心血管病院年介入量达台,除冠状动脉外,科室在心电生理与起搏、先心病、心源性猝死、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肌病等多个领域都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而他作为科室里的青年医生,医院、华西医科大学心脏中心研修,擅长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各类心律失常的诊治,冠状动脉造影术、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等手术。
从医之初,他坚信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谈及为何从医,赵志林告诉记者,小时候看到身边的大人看病后并不治疗,宁愿相信一些偏方,也不愿相信医生的治疗,“我想弄明白这个原因,所以报考了医学院”。当医生后他才发现,行医不是一件简单事,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医生更难。
“刚工作的时候,我每天都处于莽撞、慌乱状态,我们任主任看出我的迷茫,耐心地告诉我,病人的管理工作要从每一位病人的心率、血压及尿量的记录做起,从每位病人实施健康管理、起搏器病人家庭随访等琐碎事做起”......
赵志林回忆到,那时候科室接诊了一位83岁患者,由他担任主管大夫,老人有严重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病情危重,患者家属已有放弃治疗想法,“但我们从患者症状、化验结果进行分析,治疗风险虽大但仍有一线希望,所以就劝说家属继续治疗”。除日常查房之外,他坚持每天查房二到三次,节假日也不例外,通过30天的努力,患者好转出院。
至今10年过去了,该患者多次在科室住院治疗都要求赵志林主管,就这样,他凭借实际行动,获得了一位又一位患者的信任。这也使他明白,一个好的医生必须具有仁心仁术才能救治他人,医术的提高来自于临床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理论知识学习,医德则来自对病人疾苦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最大限度的关爱。
不断进修学习,成为房颤中心负责人
年,科医院学习冠脉介入治疗。“我抓住这个难得机会,秉承有病人就管、有手术就上、急诊手术及时到位的学习原则,珍惜每一次手术机会,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初步掌握了心血管介入操作。年,医院医院学习起搏器植入术及射频消融术,在这一年除了学习介入操作技巧外,大量阅读心血管书籍,对心血管疾病及介入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之后,随着科室进一步精细化,业以技专,开设了房颤中心,他成为了房颤中心的负责人。
赵志林告诉记者,他们曾接诊了一位48岁的男性患者,患者在家突感心慌,胸闷,伴有眼前发黑症状,追问患者病史后,才得知患者被少见心率失常影响10年有余,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为了尽快给予合理救治,他们全科进行讨论后,决定先对患者进行1周药物治疗,症状好转后,便为患者开展房颤射频消融术及左心耳封堵术,“术后恢复的很好,症状也明显改善了,术后3天就出院了”。
至于未来的个人规划,赵志林表示,“医学界的前辈们常常会说:‘因为我是医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行动就成了他们的话语,于我而言,因为我是医生,就有责任去维护病人的最大利益,关心病人及其周围的人和事;因为我是医生,帮助病人,永不存私心杂念;因为我是医生,我甘愿舍身忘我,全心投入”。
华商报记者陈永辉编辑牛佩瑶实习生孙博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