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4月2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魏其濛)近日,上海每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仍然较多,重型、危重型病例人数有所上升。日前,于4月5开医院将1.36万张床位中的医院床位,由江苏、浙江援沪医疗队和医院医护管理团队协作共管。医院内救治情况如何?硬件是否到位、人手是否充足?中青报·中青医院医疗队的临时团支部书记、血管外科医生朱磊。
朱磊介绍说,医院改造前,只接收年纪较轻或身体基础条件比较好的核酸阳性病人。目前,接收病人的范围更广,没有年龄和条件限制,包括98岁的老人,孕中期、孕早期的孕妇,以及一些患有慢性疾病、基础病的病人。
这和该方舱的硬件条件“升级”是分不开的。朱磊说,舱内紧急增加了移动CT车,已经开始正常运作,可以每天给确诊和潜在的确诊新冠肺炎普通型病人进行CT筛查。在此过程中,医护团队发现一些病人双肺的炎症严重程度超过预期,立即采取了相应的治疗、加强了药物的干预。
除了移动CT车,生化检验车、血脂分析仪、超声仪等设备也已经到位。朱磊说,舱内现在每天有~管的血液化验能力,可以对舱内慢性疾病的病人、呼吸道疾病加重的病人及时进行辅助检查,获得全面信息,这对治疗时间的把握很有帮助。
朱磊说,医护团队在查房过程中,发现一些病人基础疾病比较严重。“今天早上,江苏医疗团队负责的床位中,有一个病人出现了心脏骤停的情况,幸好我们方舱内已经准备了用于抢救的设施,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插管,然后将其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他说,这说明方舱内现在具备一定的急救、诊断水平,可以发现病人的早期症状,给予紧急处理,但这毕医院基础上改建的“医院”,对后续的全面治疗能力不够。“前面说的病人最后确诊为急性的下壁心梗,如果进行完整治疗,应该要采取包括冠状动脉扩张等介入治疗。”
在医护人员配备方面,该方舱正在努力克服人员不足的问题。
“相对来说,医护人员还是比较紧缺的,尤其是我们护理人员。因为方舱升级以后,人员配比本应增加,但实际上,现在要调动更多的医护人员到舱里来支援工作还是有一点困难。医院、卫健委也在努力解决这方面的缺口,但可能短时间内,还需要我们各个医疗队自己内部先克服困难。不过目前为止,我们运行得还比较有序,基本上能够承接下来目前升级的任务。”朱磊说。
为什么方舱升级后,对护士的工作量要求明显增加?朱磊说,当普通型、重型的病人进入舱内,他们需要经常进行化验和辅助性检查,而之前都是轻型、无症状的病人,没有验血或补液等治疗要求。“目前医护人员排班时间还是老样子,但是他们的工作强度增加了。考虑到对医护人员防控感染的要求,医生的工作时间是每班8个小时,包括舱内4小时、舱外4小时;护士因为需要一直在舱内跑动、给患者做一些操作,就不安排舱外工作,主要是每班舱内4个小时。”
朱磊介绍说,医院内的收治机制无法做到病人一进入就全部分型,因此会把所有病人平均分配到各个团队,医生查房问诊时,鉴别出需要转到定点收治床位的病人。“目前舱内的张定点收治床位分配给了各个医疗队,医院团队分到张。普通型、相对重型和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的病人有多位,现在还在不断地接收。”
方舱升级后,医护团队正面临新的挑战。朱磊说,有的患有冠心病,有的患有糖尿病且肝、肾功能差,这些病人需要长期要吃一些特殊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与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有所冲突。
朱磊表示,总的来说,方舱内的救治工作正在按照计划进行,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希望随着舱内的硬件一点点补充进来,医技人员也能不断扩充,那我们的战斗力会更强一些。”
(受访者供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