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带量采购,又没货了,支架也不齐全,急诊PCI举步维艰。”
4月初,一个聚集了基层心内科医生的急诊群里,开始出现抱怨的声音。
这是冠脉支架集采落地的第4个月,也是多地冠脉扩张球囊集采落地的第一个月。就在3月25日,京津冀地区冠脉扩张球囊——一种关键的心内科耗材——带量采购的结果公布,均价从元下降至元,平均降价90%。
至此,心内科已然成为了高值耗材集采后,受到冲击最大的科室。从冠脉支架(俗称心脏支架),到冠脉扩张球囊,再到药物球囊等新兴器械的大砍价路径十分清晰。
而经过4个多月的时间,耗材集采对心内科的影响也基本显现了出来:
原来一些看不起病的患者,获得了入院治疗的机会。患者的经济负担大大减小,医保也节省了大笔支出,这是*策制定者期待看到的结果。
但是,就像硬币的两面,一些负面结果也开始显现:
耗材短缺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耗材短缺带来的部分急性心梗救治甚至出现了技术倒退。
对于心血管疾病这一“沉默的杀手”来说,这会多大程度的影响患者的预后,目前还不得而知。
另外,就像此前行业预测的,心脏支架和冠脉球囊等心内科耗材降价,不代表过度医疗的消失——价格更高,还未广泛集采的药物球囊的用量开始增加。
集采后,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生的收入问题,那么利益总能找到寻租的空间,还会有新的乱象出现。
手术费用直降三分之二,但耗材质量能得到保障吗?
治疗心梗的介入手术费用中,支架和球囊占据了大头。
以广西某大型三甲医疗机构为例,年该院全年冠脉球囊使用量个,冠脉支架使用量为个。随着支架和球囊都纳入了集采,该院术中支架例均费用从元降至元;手术中冠脉球囊例均费用则从元,集采后降至元,两者的价格都下降了90%以上。
对患者来说,这笔帐更加清楚。降价前,一台单支架的手术,使用预扩、后扩两个冠脉球囊,费用大概是3万左右,集采后降至一万多元。如果植入2个支架,使用3个扩张球囊,一台手术就能为患者节省4万多元,这也意味着,手术的费用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
在心内科,99%以上的急诊心梗患者都是通过介入治疗。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于急性心梗救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相比冠脉支架,3月底冠脉球囊的集采降价,并没有引起太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