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常胜之钥糖尿病防治之道嵇汝运 [复制链接]

1#

摘录自嵇汝运

糖尿病是台湾慢性病中死亡原因增加速度最快的疾病之一。根据卫生署统计,自一九六零年至一九八八年,台湾地区糖尿病死亡人数占人口总死亡数的百分比从0.27%增加至3.84%,增加了14.2倍,而且糖尿病在死亡原因的序列上也自第二十九位上升至第五位,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为了有效防治糖尿病,必须了解其病因、症状及治疗。

公元前四百多年,《*帝内经》就记载有“消渴”的病理、临床表现、治则及预后。“消渴”就是糖尿病。汉唐以后的医家对“消渴”的病因作了细致的分析,认为与饮食不节、过食甘肥、情志失调、房劳伤肾、先天禀赋不足及过服温燥性质的药物等有关,这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病因分析非常相似。从文史资料中发现,许多著名人物如汉武帝、隋炀帝、文学家司马相如、韩愈、诗人杜甫等都是“消渴”患者。

糖尿病三多一少

“消渴”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概括为“三多一少”。三多指吃得多、喝得多、尿多。一少指身体消瘦,体重减轻。糖尿病患者常不到吃饭时间就已饥不可耐,血液内葡萄糖含量虽然很高,但不能被机体代谢利用,细胞便缺乏能量,促使脑内摄食中枢兴奋,于是食欲亢进。血糖升高后,超过了肾脏排泄的阈值,就会从尿中排出,排出葡萄糖时,要带走大量水分,因而尿量增加,排尿的次数也增多。患者体内缺水后便感口渴,频频饮水,一天能喝上二、三热水瓶,甚或七、八热水瓶水。大量水分随糖流失,细胞仍处于“干旱”状态,因此仍感口干舌躁,喝不解渴。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就须动用蛋白质和脂肪以提供能量,加上体内大量水分流失,造成体重减轻,日渐消瘦,面容憔悴、毛发萎*。全身干燥会引起搔痒、四肢酸痛、视力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三多一少是相互有关的一群症候,单有一多或一少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另一方面,有些病人平时并无明显症状,只在做糖耐量时才能确诊。

我们进食米饭或面食,经过消化吸收,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内,称为血糖。葡萄糖在细胞内又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出人体所需的能量。暂时不用的血糖,可以贮存在肝脏内,称为肝糖原。血糖的浓度必须保持稳定,常人每一百毫升血液中含葡萄糖八十~一百二十毫克,即4.5~6.7毫克分子浓度。血糖过低会出现昏迷虚脱现象。血糖过高时,或转变为脂肪而使人肥胖,或从小便中排出,成为糖尿病。究竟是什么物质如此神奇地控制着血糖的浓度呢?那就是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

胰腺是一种消化腺,分泌的胰酶专门消化脂肪。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在胰腺细胞的海洋中,散布着一团一团像岛屿样的细胞,就是“胰岛”。胰岛的β细胞专门制造胰岛素,不停地释放到血液中去,以调节血糖的浓度。正常人有完善的血糖自控系统,胰岛素的分泌量根据进食量和人体需要而自动增减。一类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产生不足,他们在空腹时血浆中胰岛素浓度很低,口服大量葡萄糖后,因胰岛素分泌不足而造成血糖急剧升高,超过%毫克(10.1毫克分子/立升)时,多余的糖就会从尿中排出,医学上称为糖耐量降低,这称为I型糖尿病,从外界注射胰岛素后可使患者的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另一种患者在分类上称为II型糖尿病人,往往体态肥胖,他们的空腹血浆胰岛素并不低,甚至可高于常人,但对葡萄糖的刺激无动于衷,糖耐量的高峰出现延迟。这类患者的病理原因是胰岛素的反应不灵感,由于其甲状腺或垂体分泌异常物质,与胰岛素相竞争,致使胰岛素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类患者治疗时不能完全依赖人工补充胰岛素,要借助其他药物使胰岛细胞活跃起来,才能振奋工作。

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和分析,促使出现糖尿病的因素有下列各种原因:

1.遗传:有些家族易患糖尿病,儿童糖尿病患者半数以上有家族史。同性别双胞胎往往同时发生糖尿病,说明这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2.肥胖:体重超重者胰岛素的需要量也增加。肥胖者往往较多进食而缺少体力活动,血液内的糖分需要更多胰岛素处理,这就加重了胰岛β细胞的负担。长此以往,就会诱发糖尿病。控制饮食以减肥后,糖尿病也会好转。

3.内分泌因素:脑垂体前叶和肾上腺功能亢进的病人往往伴有糖尿病。肢端肥大病患者中,四分之一有糖尿病。

4.自身免疫因素:糖尿病患者血中有时能测得一种对抗胰岛素的抗体物质,可作用于胰岛素受体,使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这种对自身细胞进行攻击的异常免疫反应称为自身免疫疾病。

5.其他:病*感染、外伤、血管硬化也可诱发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病与年龄无直接关系,但以四十五~六十五岁间发病者较多。到了晚年,由于整个新陈代谢降低,发病率也就减少了。

易致并发症

糖尿病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容易招致其他并发症。病人血液中糖份的增高,含葡萄糖的汗液、尿液就成了苍蝇、蚂蚁等追逐的对象,正像糖块似的招蝇引蚁。患者新陈代谢失常,抵抗力减低,遇到细菌侵袭时,便缺乏免疫功能。皮肤上的脓愈容易扩散为病(蜂窝组织炎),肺结核病也易广泛扩散,不可收拾。

患者血糖升高后,可使动脉血管内膜发生变化,胆固醇在血管壁积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这种病变还可侵犯主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诱发冠状动脉心脏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症。冠状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时,又可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产生心绞痛。四肢动脉硬化可造成肢体血液循环不良,缺血严重者可能发生坏疽,以致不得不截肢。

糖尿病还可引发眼晶体白内障。有资料表明47%糖尿病患者患有白内障,其中15%患者可致失明,这是因为视网膜血管病变加重了视力障碍。

糖尿病一旦被确诊后,很难根本治愈。可是,现代医学已可通过饮食控制,药物治疗,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体育锻炼,足以预防许多并发症,疗养得法,甚至可以逆转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有信心,坚持饮食控制,长期按时用药,经常自己检测血糖和尿糖,作为侦察病情的指标。最好的医生还是您自己!

饮食须严格控制

糖尿病人的饮食控制至关重要。控制饮食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使其有充分休养生息的机会。饮食控制必须根据病情轻重,体型肥瘦、年龄、劳动强度等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日三餐要分配合理,就餐时间要固定,注射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者,饮食要随药物而调整。在医生的指导下,先算出您每天需要多少卡路里的热量,然后制定一个进食多少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碳水化合物)的分配方案。蛋白质是身体组成和修复的原料,主宰着各种生命活动,必须保证供应。一个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须提供一克蛋白质,占每天所需热量的15%.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瘦肉、鱼类、奶类和豆制品中。

其次是脂肪,它供热量的能力首屈一指。每天每公斤体重应供应脂肪0.6~1.0克,占全身所需能量的35%.脂肪主要是来自食用油、蛋、肉及豆类中。

糖尿病人每天摄食的糖分应占总热量的50%左右。这来自主食米饭和面制品。根据不同的体力消耗,控制在每天二百~三百五十克左右,一日三餐各占1/5、2/5和2/5.甜食如糖果、糕点、蜜饯、冰淇淋等应禁食,目的是保护胰岛。由于主食减少,许多患者耐不住饥饿,往往会偷吃糕饼,这会造成血糖升高,尿糖重现,从而前功尽弃。感到饥饿时,可食蔬菜充饥,如白菜、油菜、韭菜、*瓜、冬瓜、西红柿、莴笋等,因其含糖量低,蛋白也很少,脂肪则全无;但另一些蔬菜,如洋芋、芋头、豌豆、蚕豆等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等就不宜吃,否则应在主食中扣除。水果中含糖量也较高,应少吃或者不吃。

轻型或中型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控制如能收效,就不必用药。如饮食控制不能减轻病情,可用口服降糖药。它们多属于双脲类化合物,如降糖灵(Phenformine)(注1)、降糖片(Mefformine),或磺胺类化合物如优降糖(Glyburide)(注2)、氯苯磺丙脲(Chlorpropamide)(注3)、D)等。这些药物能刺激胰岛β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以调节血糖。各种药物的选择和服用剂量应根据病情轻重、血糖高低,在医生指导下不断进行调整。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一九二一年加拿大医师Banting发现胰岛素可治疗糖尿病后,已经挽救了大量患者生命。目前已有多种速效、长效及中效制剂,可供皮下或静脉内注射给药。胰岛素制剂的选择和用量要根据病情及反复检测血糖及尿糖后才能决定,并随时根据需要量进行调整。由于胰岛素要经常注射,最好自己学会给自己注射,可在两大腿内侧及腹壁等处皮下轮流注射。病情稳定后,可采用一种“缓释”剂型,以减少注射次数。

中医对本病早有认识,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中医认为糖尿病阴虚是本,燥热是标。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是本症的表现,痛疽、眼疾、劳咳泄泻、肢麻、瘀血等是标。“治病必求其本”,治疗原则是消热、生津、益气、养阴。方剂有增液承气阳(麦冬、玄参、生地、芒硝、大*),六味地*丸(熟地、萸肉、山药、茯苔、泽泻、丹皮),加入麦冬、天冬、石斛养阴补血,或加入*芪、人参,益气生津止渴。病情发展到阴阳两亏时,金匮肾气丸是主要方剂,并用附子、桂枝温和暖肾。

有的医家以辨病为基础,应用专方,也取得很好效果。如*参、*芪、玉竹、栏子、麦冬熟地、天花粉组成的消渴冲剂,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除此以外,还有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对糖尿病的合并症也有效果。

曼殊莎华和绿腰由多种有补益作用的中药组成,其功能为调整机体的内在平衡,久服能防病延年。如前所述,糖尿病本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而曼殊莎华和绿腰恢复体内功能的平衡,对糖尿病自会有很多防治效果,尤其对改善三多一少的症候群,及因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更有良好作用(注4).在人类生活日渐优裕,饮食日益丰腴,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之际,这种保健品的出现,无疑对增进人类健康将有重大贡献!

参考资料:

1.杨春广州医药;23;24

2.L.B.Salans,JAMA;;

3.J.A.Galloway.TrendsPharmacol.Sci.;5:33

4.A.RahmanandK.Zaman.J.Ethnopharmacol.;26:1

5.M.d.Ivorra,etal.J.Ethnopharmacol.;27/p>

6.M.A.AtkinsonandN.K.MAclaren,Sci.Amer.;(1):42

注1——它以前用于治疗幼年型糖尿病(juvenildiabetes),但由于会引起致死性乳酸性酸中*(Lacticacidosis),故目前临床已不再使用。(我国卫生署已公告自民国六十七年一月一日起禁止销售)

作用——1.减少肝脏动物淀粉之糖化作用。

2.抑制蛋白分解为葡萄糖。

3.增进肌肉组织对葡萄糖存量。

4.增进肌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注2——它用以治疗成年型糖尿病。

注3——氯苯磺丙脲作用-刺激胰脏之β细胞,以提高Insulin之产生。故本品对β细胞之机能未稳定之年轻人或重症之成人糖尿病无效,用以治疗无并发症之轻度或中度之稳定性成年型糖尿病。由于它的作用时间长、作用强,故副作用也大。(胃部不适、皮肤发疹、血糖过低及间或发生*疸)下列诸症不宜单独使用本品:

1.肝肾甲状腺机能严重损伤者。

2.糖尿病并发酮中*或糖尿昏迷者。

3.糖尿病兼有严重之外伤及细菌感染者。

4.施行外科手术者。

5.青年型糖尿病。

注4——英国w.A.Hayes用鸡腿蘑(曼殊莎华的主要成分)饲喂正常小老鼠(占进食量33.3%w/w.十一天左右,小鼠血浆中葡萄糖浓度降低,胰岛素浓度却不变,体重增加受到限制。试验结果表明。它对正常小鼠起着温和缓慢的降血糖作用,而且,此一作用是不用经过增加胰岛素浓度来完成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