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 http://m.39.net/pf/a_4619554.html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分享好文精选、精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在本公号留言删除!本文刊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5(02):-
作者:薛强,光雪峰,张伟华,鲁一兵,张记磊,卢静
单位:昆明医院心内科,云南省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
摘要
目的
研究成人先天性细小冠状动脉瘘(smallcoronaryarteryfistula,sCAF)的临床和冠状造影特点,并探讨依据直径分型新标准。
方法
回顾分析年9月至年12月昆明医院收治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成人先天性sCAF患者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及血流动力学等资料。分析瘘道直径与是否接受手术治疗的关系,评估瘘道直径水平预测sCAF手术治疗的可能性,并计算界值。
结果
研究入选例sCAF患者,女性66例(41.77%),男性92例(58.23%),年龄(44.94±17.35)岁,4例(2.53%)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11例(6.96%)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胸闷等疑似心绞痛发作和心悸等心律失常发作是主要症状,二者共占36.70%,心房颤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形式(8.86%)。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肺动脉瘘是最多见的瘘道41.14%,其次为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5.32%。大部分瘘道不同程度迂曲,且合并局限性狭窄和(或)扩张,继发病变最多见是动脉瘤形成38.61%。瘘道直径(2.78±1.14)mm,肺动脉平均压(pulmonaryarterymeanpressure,PAMP)为(16.66±5.63)mmHg(1mmHg=0.kPa),肺循环和体循环流量比值(flowratioofpulmonarytosystemic,Qp/Qs)为1.07±0.13。以瘘道直径中位数分组,直径较大组需要手术可能性较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AF瘘管直径与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正相关,可能最佳界值为2.91mm(敏感性为78.6%,特异性为85.3%)。
结论
成人先天性细小冠状动脉瘘自具特点,起源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瘘入肺动脉最多见,瘘道直径2.91mm可作为细小分型的潜在最佳界值。
冠状动脉瘘(coronaryarteryfistula,CAF)是冠状动脉异常分流,血流经瘘道绕过心肌毛细血管网直接进入心腔、血管或其他结构,通常于冠状动脉造影或其他非侵入性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1-2]。绝大部分为先天性,是胎儿窦状间隙退化不全所致,少部分为获得性,由创伤、感染或医源性损伤所致。CAF约占成人先天性心脏病0.3%,占普通人群的0.%,具体发病率不明确,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率逐年提高,目前约为0.13%~0.3%[1-4]。细小冠状动脉瘘(smallcoronaryarteryfistula,sCAF)较常见,通常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症状不明显,易于忽视。目前对于CAF直径大小区分未达成共识,存在多种评价标准,如≤5mm、<1倍近端滋养血管直径等,但结合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特点分析提示,如将≤5mm作为细小瘘道标准,此大瘘道分流长期存在必将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及缺血性改变,不符合文献及指南所示sCAF常规特点;而<1倍近端滋养血管直径更是相对概念,本身不具有血流动力学分型判断标准[5-6]。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成人sCAF特点,并结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指南初步探讨依据直径分型的细小型理想界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年9月至年12月昆明医院心内科接诊年龄≥18岁的sCAF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1.2研究方法
收集所有纳入研究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民族、性别、主诉、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等,分析其特点;并探讨瘘道直径与手术治疗相关性。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数量用[n(%)]表示,并使用c2检验。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基本特征
研究共纳入sCAF患者例,女性41.77%(66例),男性58.23%(92例),年龄(44.94±17.35)岁;2.53%(4例)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6.96%(11例):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及永存左上腔静脉各1例;并存其他疾病22.78%(36例),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24例,糖尿病1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5例,详见表1。
2.2就诊原因分析
15.19%(24例)具有冠状动脉窃血证据,其中1.27%(2例)心肌梗死,4.43%(7例)心绞痛,2.53%(4例)室壁运动减弱,8.23%(13例)有意义心电图改变及活动平板异常;0.63%(1例)心脏杂音及0.63%(1例)心功能不全;1.90%(3例)无法解释的心脏扩大,详见表2。
2.3冠状动脉造影及右心导管检查结果
发现瘘道条,单支瘘99例,两支瘘37例;多支瘘例22例;共同起始端而多个出口31例,多个起始端而共同出口12例;53.51%(61例)患者起源于左冠状动脉,29.11%(46例)起源于右冠状动脉,14.56%(23例)起源于双侧冠状动脉。肺动脉是sCAF最常见瘘入部位(84.81%),依次是右心室(3.16%),左心房、右心房、冠状静脉窦和左心室(均为2.53%),最后为上腔静脉、肺静脉和支气管动脉(均为0.63%)。最多见为前降支-肺动脉瘘(41.14%),其次为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5.32%);绝大部分瘘道呈现不同程度迂曲(88.61%);瘘道合并局限性狭窄发生率低于合并不同程度扩张者(67.09%vs.83.5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继发病变最多为动脉瘤形成(38.61%),其次为钙化(15.19%),详见表3及图1。瘘管平均直径(2.78±1.14)mm,范围1.1~5.0mm。右心导管检查提示肺动脉平均压(pulmonaryarterymeanpressure,PAMP)为(16.66±5.63)mmHg(1mmHg=0.kPa),肺循环和体循环流量比值(flowratioofpulmonarytosystemic,Qp/Qs)为1.07±0.13。
2.4细小冠状动脉瘘瘘道直径预测手术可能性
依据所测瘘道直径中位数2.7mm将sCAF分为较大瘘道(≥2.7mm)组和较小瘘道(<2.7mm)组,两组患者在PAMP、Qp/Qs、缺血症状、缺血客观依据及继发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以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管理指南推荐sCAF封堵手术指针为依据[5],对是否需封闭治疗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之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sCAF瘘管直径增加,手术可能性随之增加,成正相关(P<0.,OR=84.03,95%CI:13.29~.13)。sCAF瘘管直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95%CI:0.~0.),界值为2.91mm(敏感性为78.6%,特异性为85.3%),见图2。
3讨论
CAF发病率报道不尽相同,总体是低发病率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的48.7%,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异常。本研究与文献报道均提示CAF无性别、民族差异[7-10]。CAF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瘘道分流量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与瘘道直径、形态、原发冠状动脉阻力及瘘入部位等因素相关,可表现为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晕厥,甚至猝死[1-4]。sCAF症状差异大,通常不明显或不典型,成人自愈闭合无可能,长期存在可导致心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心肌缺血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可由于继发动脉瘤、瘘道钙化等出现破裂导致心包积血、心脏压塞等罕见并发症,均有个案病例报道证实[1-5,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sCAF主要症状为胸闷、气促等疑似心绞痛发作及心悸等心律失常发作共有58例(36.71%),而典型缺血症状(包括心肌梗死)仅9例(5.7%)。部分患者(29.75%)合并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5,10-13]。本研究sCAF患者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房颤动(8.86%),与目前报道相一致[5,7]。CAF可起源于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回旋支,以前两者常见,偶有涉及左主干、其他小分支及异常冠状动脉[1,5,13,16]。本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发现sCAF起源部位除异常冠状动脉外均可见,起源于左冠状动脉最多(53.51%),前降支最常见(46.84%),累及两支及以上冠状动脉较多见(37.34%),高于国内外报道CAF起源及分布[5-18]。本研究结果提示sCAF瘘入右心系统较左心系统多见,其中最多为肺动脉,与国内、外报道CAF引流末端结果相一致[5-18],并可见瘘入肺静脉、上腔静脉及支气管动脉等少见部位。研究亦发现sCAF瘘道大部分扭曲,合并局限性狭窄和(或)扩张[5,10,12],这是既往研究所忽视的特征,可导致介入治疗困难。sCAF不易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