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论著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血清FS [复制链接]

1#
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分享好文精选、精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在本公号留言删除!本文刊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6(02):-

作者:郝兰香1,毕建华1,*飞1,胥柯1,张建2,刘艳梅1

单位:1.医院内分泌科;2.医院内外分泌科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T2DM)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患者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follistatin-likeprotein-1,FSTL1)、肌钙蛋白T(troponinT,cTnT)、血清B型钠尿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的浓度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

选取医院年1月至年6月确诊的单纯T2DM患者90例作为T2DM组、T2DM并发CHD患者90例作为并发组、同期健康体检对象9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的血清FSTL1、cTnT、BNP浓度,分析并发组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亚组的患者血清FSTL1、cTnT、BNP浓度差异;分别采用简单线性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血清FSTL1、cTnT、BNP浓度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

结果

并发组和T2DM组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空腹血糖(fastingbloodsugar,FPG)浓度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组血清TG、TC、LDL-C、FPG浓度均高于T2DM组,HDL-C浓度低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组和T2DM组血清FSTL1、cTnT、BNP浓度及Gensin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组的血清FSTL1、cTnT、BNP浓度及Gensini评分均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并发CHD组患者中,三支病变亚组、双支病变亚组的血清FSTL1、cTnT、BNP浓度高于单支病变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亚组的血清FSTL1、cTnT、BNP浓度高于双支病变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并发CHD组患者血清FSTL1、cTnT、BNP浓度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STL1、cTnT、TG、BNP浓度升高、HDL-C浓度降低是T2DM并发CHD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性因素(P0.05)。

结论

T2DM并发CHD患者血清FSTL1、cTnT、BNP浓度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关系密切。

临床上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T2DM)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的发病率可超过/1万人[1-2]。临床上缺乏对于T2DM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评估的简便性指标,而通过对于相关指标的分析研究,能够为临床上相关患者的诊疗及临床预后随访提供参考。血清学指导的量化检测能够在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发挥重要参考价值。卵泡抑素样蛋白-1(follistatin-likeprotein-1,FSTL1)浓度升高能够通过诱导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损伤,加剧内皮下胶原成分的保留,进而促进粥样斑块的形成[3-4];肌钙蛋白T(troponinT,cTnT)、血清B型钠尿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是心肌酶谱性相关指标,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中,血清cTnT、BNP浓度可明显上升[5]。相关研究已经探讨了cTnT、BNP浓度与CHD的病变关系,认为cTnT、BNP浓度上升与CHD患者不良心血管临床结局密切相关[6],但缺乏对于FSTL1浓度的分析。本研究探讨了血清FSTL1与cTnT、BNP浓度与T2DM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为临床上相关患者的诊疗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年1月至年6月确诊的单纯T2DM患者90例作为T2DM组、T2DM并发CHD患者90例作为并发组、同期健康体检对象90名作为对照组。T2DM组男56例、女34例,年龄为(63.0±7.4)岁,体质量指数为(bodymassindex,BMI)(23.5±2.8)kg/m2。并发组男52例、女38例,年龄为(64.2±8.0)岁,BMI为(23.2±2.4)kg/m2,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单支24例、双支47例、三支19例。对照组男51例、女39例,年龄为(63.8±8.2)岁,BMI为(23.3±2.7)kg/m2。3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BMI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T2DM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的断标准[7];(2)CHD的诊断标准参考《CHD分级诊疗指南版》中的标准;(3)经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为CHD及确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4)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对象;(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感染性疾病患者;(2)心内膜炎、瓣膜疾病、心肌病等患者;(3)肝及肾功能疾病患者;(4)高血压患者;(5)脑血管疾病患者。

1.2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浓度检测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第2天常规采集其肘部静脉血4mL,自然凝固后采集上层清亮液体,-20℃放置冰箱保存。采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DX免疫发光仪器及配套试剂进行血清cTnT、BNP浓度检测,cTnT、BNP试剂盒购自罗氏公司(批号:,批号:090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血清FSTL1浓度的检测,配套仪器DGA酶标仪购自南京华东电子科技公司,FSTL1试剂盒(批号:0549)购自北京雅博康生物公司。血清FSTL1、cTnT、BNP浓度的检测系数变异率控制在1.2以内。

1.3一般指标检测

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一般生化指标: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空腹血糖(fastingbloodsugar,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常规采集患者肘部静脉血4mL,自然凝固后采集上层清亮液体,-20℃放置冰箱保存。采用上海雨婷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器(Biotetic-)及该公司配套试剂进行血脂及血糖的检测,按照说明书试剂盒检测相关流程进行操作。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评分采用Gensini法进行评分,(1)根据狭窄程度评分:狭窄程度25%记为1分,25%~49%为2分,50%~74%为4分,75%~90%为8分,90%~99%为16分,%为32分;(2)根据病变部位:左主干5分,左前降支或回旋支2.5分,左前降支中段1.5分,左前降支远段1.0分,左回旋支中、远段1.0分,右冠状动脉1.0分,小分支0.5分。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软件采用SPSS16.0版本。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多元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3组研究对象的血脂、空腹血糖、血压比较

并发组和T2DM组的血清TG、TC、LDL-C、FPG浓度均高于对照组,HDL-C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组的血清TG、TC、LDL-C、FPG浓度均高于浓度,HDL-C浓度低于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FSTL1、cTnT、BNP浓度及Gensini评分比较

并发组和T2DM组的血清FSTL1、cTnT、BNP浓度及Gensin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组的血清FSTL1、cTnT、BNP浓度及Gensini评分均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并发组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患者血清FSTL1、cTnT、BNP浓度比较

在并发组患者中,三支病变亚组、双支病变亚组患者的血清FSTL1、cTnT、BNP浓度高于单支病变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亚组患者的血清FSTL1浓度、cTnT、BNP浓度高于双支病变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并发组患者血清FSTL1、cTnT、BNP浓度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

T2DM并发CHD组患者血清FSTL1、cTnT、BNP浓度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详见表4。

2.5并发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以T2DM并发CHD组患者Gensini评分作为因变量,血清FSTL1、cTnT、BNP浓度,血清TG、TC、HDL-C、LDL-C、FPG浓度及SBP、DBP、年龄、BMI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STL1、cTnT、TG、BNP浓度升高、HDL-C浓度降低是T2DM并发CHD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性因素(P0.05),详见表5。

3讨论

高脂血症诱导的动脉血管内皮的损伤,或者高血压诱导的氧化应激性损伤,均能够促进CHD的发生。在T2DM并发CHD的患者中,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进一步的加深[8]。T2DM并发CHD的患者,其远期发生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或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性的风险可显著上升,整体病情预后较差[9-10]。现阶段主要采用冠状动脉介入造影评估T2DM并发CHD患者的病情。虽然冠状动脉介入检查能够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估的“金标准”,但其检查创伤较大,检查费用相对较高,患者的整体接受程度较差。而血清学指标的研究,能够发挥其便捷经济和短期内动态随访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对T2DM并发CHD患者血清FSTL1、cTnT、BNP浓度分析研究,不仅能够揭示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机理,同时还能够为相关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提供简便指标。

FSTL1是卵泡刺激诱导因子,其不仅能够参与到卵泡发育过程中,同时还能够通过其羧基末端结构上的丝氨酸结构,诱导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膜的损伤。基础方面的研究认为,FSTL1浓度的上升,能够通过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导致内皮细胞损伤修复能力的下降,进而参与到冠状动脉病变过程中。相关研究还认为,FSTL1能够诱导局部微血管的氧化应激性损伤,进而诱导泡沫细胞的沉积和斑块形成[11];cTnT是心肌细胞膜破坏过程中释放的糖蛋白,BNP是心房细胞在顺应性下降过程中释放的因子,二者的上升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生和临床转归均密切相关[12-13]。

在T2DM或者T2DM并发CHD的患者中,血清TG、TC、LDL-C、FPG浓度明显上升,而HDL-C浓度明显下降,提示T2DM、CHD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及血糖代谢的紊乱。本研究重点探讨了血清FSTL1、cTnT、BNP浓度的情况,发现在T2DM患者中,血清FSTL1、cTnT、BNP浓度明显上升,同时在并发有CHD的患者中,血清FSTL1、cTnT、BNP浓度可进一步的升高,提示了相关细胞因子显著参与到了T2DM并发CHD的病情进展过程。分析其基础方面的原因,笔者考虑由于FSTL1、cTnT、BNP的下列几个方面的病理性因素有关[14-15]:(1)FSTL1浓度的上升能够通过诱导核转录因子(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促进冠状动脉内皮成分的保留,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富集,加快粥样斑块的形成速度;(2)cTnT、BNP浓度的上升,能够反映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同时二者的上升能够加剧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孙黎明等[16]也发现,在CHD患者中,FSTL1浓度可上升35%~65%,在并发有相关靶器官损害的患者中,FSTL1浓度可进一步的上升。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量的患者中,FSTL1、cTnT、BNP浓度均明显上升,病变血管数量越多,相关指标的上升越为明显,提示了FSTL1、cTnT、BNP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这主要由于相关指标的上升,能够诱导冠状动脉间质成分的重构性改变,导致多支血管的病变。Gensini评分是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的指标,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STL1、cTnT、BNP浓度与Gensini评分具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相关指标,进而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STL1、cTnT、TG、BNP浓度升高、HDL-C浓度降低是T2DM并发CHD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提示了相关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T2DM并发CHD的患者中,血清FSTL1、cTnT、BNP浓度明显上升,同时FSTL1、cTnT、BNP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量及Gensini评分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略)

敬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