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普通民众如何预防如何佩戴口罩官方辟谣新型 [复制链接]

1#

23日凌晨,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


  自年1月23日10时起,武汉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特殊时期,请理解

通民众应该如何预防此次肺炎

经济日报社记者:我想请教一下普通民众应该如何预防此次肺炎,有没有建议?比如我们高度怀疑自己是此次冠状病*肺炎的情况下,可以服用一些什么药物来改善症状,如果确诊是此次肺炎,各地有没有专门的医疗机构或者是门诊来接收这些患者,会不会成立专门的医疗机构来救治患者?谢谢。-01-:20:40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医管局负责人焦雅辉:谢谢您的提问。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大家都非常
  刚才高福先生说这个病*现在还处于不断认知的过程中,请介绍一下现在对这个病*的了解情况,比如病*的来源是什么、潜伏期有多长时间、危险系数有多大,特别是对儿童和年轻人的危险系数有多大。谢谢。-01-:27:13


  高福:刚才我们也介绍了,我们对这个病*是处于一个认知过程,现在看来,它在很多方面有冠状病*出现时的一些共同特点,但这个病*同时也表现出自己的一些特点,包括它的来源。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的,对于这个病*的来源,现在大家都聚焦到一个市场里,这个市场里有野生动物交易,所以来源可能是野生动物及它所污染的环境。一开始只是动物到人的传播,再就是病*在做适应突变,对宿主的适应突变。大家看过迪斯尼的《猫和老鼠》,病*和人类的关系就像猫鼠游戏,在互相适应。到现在这个阶段,确实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而且已经出现一些社区传播。所以说,它经过了三个过程。从现在来看,它的来源就是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这个野生动物的病*也在逐渐适应,这也符合人类对这一类冠状病*的认知。当然,我开始也说了,还是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它进行进一步研究,比如您刚才说的,它对儿童、对年龄比较小的人的影响如何,就目前的流行病学和目前的认知来说,确实不易感。谢谢。-01-:27:59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年1月22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如何佩戴口罩新型冠状病*来袭,如何正确做好个人防护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就称,“预防新型冠状病*,戴口罩是有用的。”那么,应当如何佩戴口罩才真正能起到防护作用呢?一张图学着戴起来↓最新!已确诊例,死亡17例病情全部公开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截至1月22日24时,收到国内25个省(区、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例,其中重症95例,死亡17例(均来自湖北省)。13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疑似病例例。22日0-24时,24省(区、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例,新增死亡患者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除1例53岁以外,其余均为65岁以上老年人,80岁以上5例,分别患有癌症术后、肝功能损坏、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帕金森等慢性、基础性疾病。13省(区、市)报告新增疑似病例例。全国共有25个省(区、市)报告疫情,新增河北、辽宁、江苏、福建4个省。境外通报确诊病例:中国香港1例,中国澳门1例,中国台湾1例;美国1例,日本1例,泰国3例,韩国1例。目前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已解除医学观察人,尚有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17例死亡病例病情介绍一、曾XX,男,61岁,既往有肝硬化、粘液瘤等病史。年12月20日左右开始发热,咳嗽、无力;27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28日转入ICU,30日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31医院ICU;转入时休克昏迷状态。1月1日ECMO支持、抗感染、抗休克、纠正酸中*等对症支持治疗。1月9日20时47分患者心率突然为0,ECMO血流速快速降至0.2升/分。立即抢救,至23时13分,心率仍为0,宣布临床死亡。二、熊XX,男,69岁,因发热、咳嗽4天,加重伴呼吸困难2天就诊医院,年1月3日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心肌酶谱持续异常。1月4医院。入院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昏迷待查、胸腔积液、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胸部CT示:双肺大片磨玻璃样影。心电图示:ST段改变。入院后予重症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俯卧位通气治疗,予CRRT、抗感染、护肝等对症及支持治疗,病情无好转,脓*性休克、微循环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及内环境紊乱进行性加重。1月15日00:15患者心率下降为0,持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多巴胺等静脉泵入抗休克治疗,患者始终未能恢复自主呼吸及心跳,至0时45分床边心电图示全心停搏,宣告临床死亡。三、王XX,男,89岁,既往有高血压、脑梗塞、脑软化病史。因尿失禁于年1月5医院泌尿外科,1月8日因嗜睡、神志不清转入急诊科就诊。检查提示肺部感染(病*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1月8日体检发现患者77mmHg,有缺氧表现。肺部CT呈双肺斑片影,双侧少量胸腔积液,胸膜粘连。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进行性增高,淋巴细胞计数低。1月9日转入发热门诊观察病房抢救治疗,给予对症支持治疗。1月13日予呼吸机辅助正压通气。1月14日出现昏睡,在呼吸机辅助通气下,血氧饱和度波动在50%-85%之间。1月15日收入感染科病房。1月18日10时30分转院前Bp/78mmHg,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下SPO%。转运途中,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持续抢救2小时,治疗无效于年1月18日13时37分宣告临床死亡。四、患者陈X,男,89岁,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于年1月13日发病,就诊4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喘气,自感呼吸困难,无发热。1月18日因严重呼医院急诊科救治。患者高龄,病原学检查肺炎衣原体阳性,无甲乙流,新型冠状病*阳性,肺部CT:病*性肺炎典型改变。于年1月19日23时39分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五、李XX,男,66岁,既往有慢阻肺,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年升主动脉人工主动脉置换术,年腹主动脉支架置入术,胆囊切除术,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因间断咳嗽、头痛、乏力伴发热6天于年1月16医院。1月16日胸部CT显示双侧肺炎、左上肺纤维化灶、左上肺小结节影。1月17日出现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提示1型呼吸衰竭,给予面罩吸氧、抗感染、抗病*、化痰等对症处理。1月20日10时10分?患者于突然出现指脉氧降低至40%,已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再次告知家属患者重度呼吸衰竭,再次询问是否行气管插管,拒绝行气管插管。1月20日10时35分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六、王XX、男、75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5天、呕吐2天于年1月11日17时19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和髋关节置换术史。入院体温38.2℃,伴乏力、纳差、咳嗽、鼻塞、头昏、头痛,无明显畏寒、寒颤、肌肉关节酸痛。胸部CT提示双肺间质感染。入院后告病危,予以吸氧、抗感染、抗病*,化痰,酌情退热,予以补液等对症治疗。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1月15日转入ICU,行机械通气。1月20日宣告死亡。七、殷XX,女,48岁,既往有糖尿病,脑梗死。年12月10日无诱因出现发热(C)、周身酸痛、乏力,逐渐出现咳嗽,少痰,医院抗感染治疗2周未见好转。12月27日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明显,医院予无创通气、常规抗感染治疗,病情仍有加重。12月31医院,给予鼻导管高流量吸氧等对症治疗措施,低氧状态仍未见明显好转,病情仍有恶化趋势。年1月14日胸部CT可见双肺弥漫机化性改变,部分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其中以双下肺尤为明显。1月20日11时50分行气管插管,并予镇痛、镇静治疗,指端氧饱和度及血压持续下降,继而心率下降,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八、刘XX,男,82岁,因全身畏寒酸痛5天于年1月14日15时41医院。给予心电监护、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抗病*及支持对症治疗。1月19日出现吐词不清、左侧肢体乏力,考虑脑卒中,病情进展加重,出现呼吸衰竭持续加重。1月21日00时30分患者突发心率进行性下降,心音闻不及,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抢救,家属仍拒绝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持续抢救,心率始终无恢复,1时18分宣告临床死亡。九、罗XX,男,66岁,年12月22日无诱因咳嗽,以干咳为主,无发热;12月31日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明显,医院就诊;年1月2医院,影像学双肺病变弥漫,呈“白肺样”改变。入院后给予经鼻高流量给氧等对症治疗,顽固性低氧血症难以纠正。1月12日10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镇静状态,体温36.7℃,呼吸窘迫,继续积极抗菌治疗。当日患者氧合改善不明显,呼吸机吸入氧浓度已下调至50%左右,动脉血氧分压80mmHg。患者病程长,免疫功能极差,存在脓*性休克风险,1月21日9时50分抢救无效死亡。十、张XX,男,81岁,年1月18日因发热3医院。入院胸部CT显示双肺感染性病变,考虑病*性肺炎,患者肾功能及肺部感染情况持续恶化,于年1月22日上午逐渐出现意识不清,呼吸心率血压持续下降不能维持,患者家属签字拒绝胸外按压、气管切开等抢救措施,患者于1月22日10时56分呼吸心跳停止,宣告临床死亡。十一、张XX,女,82岁,既往有帕金森病史5年,口服美多芭。年1月3日发病,因“发热咳嗽胸闷乏力”于1月6日就诊于医院,诊断“病*性肺炎、呼吸衰竭”。1月20日医院,病情进行性加重,于1月22日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治疗,呼吸衰竭无改善,于年1月22日18时经抢救无效宣告临床死亡。十二、周XX,男,65岁,年1月11日因气促伴乏力3天,加重3医院。入院时患者呼吸困难,胸闷气促,急性病面容,诊断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肝功能损害。1月21日19时出现心率、血压下降,双瞳对光反射消失,即刻行气管插管、人工胸外按压、强心等治疗,至19时54分未再恢复自主心律,宣告临床死亡。十三、胡XX,女,80岁,年1月11日发病。因发热、咳嗽9天,喘息、呼吸困难于年1月18医院,因新型冠状病*核酸阳性,于年1月20日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有糖尿病史20余年,有帕金森病史。入院后告病危,重症监护,行抗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对症支持治疗。但患者病情无好转,持续低氧血症、神志不清,机械呼吸机辅助呼吸,年1月22日16时经抢救无效,宣告临床死亡。十四、雷XX,男,53岁。1月初医院治疗,治疗数日后无效,发热、咳嗽、胸闷加重。年1月13日到医院急诊科就诊,CT显示双肺感染,呼吸衰竭;1月18日告病危,行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年1月20日医院隔离治疗。入院经抗感染抗休克,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持治疗,患者病情无好转,呼吸衰竭继续加重,1月21日4时余经抢救无效,宣告临床死亡。十五、王XX,男,86岁,年1月9日因乏力1医院。无发热,有糖尿病高血压及结肠癌手术后4年。入院后肺部CT见双肺多发磨玻璃影,缺氧明显,进食困难、呼吸加快、昏睡等。家属拒绝插管,仅经鼻吸氧,于年1月21日17时50分心跳呼吸停止,宣告临床死亡。十六、袁XX,女,70岁。年1月13日因持医院。入院时神志模糊,急性病容,心音减弱,双肺呼吸音粗,影像学结果见肺部感染较重。考虑重症肺炎,且存在严重的呼吸衰竭。即予以积极抗感染、吸氧等对症治疗,但呼吸衰竭难以纠正。患者于年1月21日因呼吸衰竭宣告死亡。十七、詹XX,男,84岁。患者因发热、咳嗽、喘气3天于年1月9日17时4医院治疗。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支架术、高血压病、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腔隙性脑梗死病史。患者因病情加重,持续高热不退,于1月18日转入ICU,予以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1月22日10时16分患者呼吸停止,心率逐渐减慢,10时52分宣告临床死亡。防范新型肺炎48字守则官方辟谣新型冠状病*肺炎引发广泛
  钟南山认为,当前防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而对已经确诊的病人进行有效隔离、减少接触是极为重要的。

勿轻信谣言!

戳图了解如何自我防护!

近日,全国多地陆续通报新型冠状病*的肺炎病例,使得大家对各种预防方法越来越
  最近,一张声称“吸烟能预防病*感染”的图传开了。但这当然是错的。这是一条从非典时期就开始流行的谣言。如今把这种谣言翻出来的人,非蠢即坏!

网传图


  当年为了辟谣,香港卫生部门还专门在问答帖里进行了解释:

①吸烟不仅不能预防病*感染,还会降低身体抵抗力;②吸烟时,手反复触碰口鼻,病*反而可能因此进入身体;③吸烟时不能带口罩,会因此降低对自己的保护。另外,“没有吸烟者因SARS死亡”更是没有任何数据支持。这张截图下面配的推送里提到的“烟花爆竹驱散病*”也可以说是无稽之谈。

推送截图《烟花爆竹是如何辟“瘟疫”的????》

截图里说砷“杀菌”“强大”已经相当不靠谱了,明眼人都知道它*性多大。

容易让人忽略的,是普通烟花爆竹燃放也对人体健康不利。它不仅会释放有*有害的有机物、高浓度的二氧化硫等,还会释放大量的金属颗粒。这些释放出的颗粒物顺风飘到下游区域时,会相互混合,固体金属细颗粒还会转为可溶态。这样的可溶金属更易被人体呼吸道吸收,以至于对人体造成危害。

室内煮醋不能预防肺炎

非典时常用的一种消*剂是“过氧乙酸”,起效靠“过氧”的氧化作用。但是,很多人只记住了“乙酸”,认为在家里煮一锅醋,就可以消*,还能杀灭空气中的病原体,预防那些经空气传播的疾病,比如肺炎、流感。但这是种杀敌一百自损三千的做法。醋酸确实有一定的杀灭细菌效果,但效果不太好,而且太刺激(医院就用它消*了)。家里买的食用醋中,醋酸浓度较低,煮沸之后醋酸扩散到空气中,浓度就更低了。但是,这么低浓度的、不能杀菌杀病*的醋,足以对人的眼睛和呼吸道造成刺激,对老人、小孩、哮喘患者来说更加危险。所以,时不时就有因“煮醋”而生病的病例。

VC不能提高免疫力

最近VC泡腾片也脱销了。不管是泡腾片还是胶囊,里面的主要成分都没有什么区别。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并且人体无法自行合成,要靠饮食等方式摄入。维生素C有很多生理作用,可以帮助机体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不过,通常情况下,合理膳食就能保证每日所需的维生素C,无需额外补充。但是维生素C本身并不能增强免疫力。它本身也并没有抗病*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疾病治疗过程中,摄入维生素C通常只是辅助性质的治疗。另外,和许多其他营养素一样,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并不是越高越好。体内维生素C过量,有些人会出现中*症状,比如腹泻、皮疹、泌尿系结石等,严重的还有致命风险。泡腾片按说明书吃吃,没太大好处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千万别多吃。

吃“达菲”“病*灵”都不能预防

知道病原体是病*后,一些人出于担忧,会自己或让家人口服一些抗病*的药物,比如奥司他韦(商品名“达菲”)、利巴韦林(商品名“病*灵”)等,希望能预防感染。但实际上,上述抗病*药物并不能有效预防此次事件中的病*。现在的主要治疗方针是预防病人的病情加重,支持他本人的免疫系统战胜病*。就算你得了流感或者其他疾病确诊需要使用到抗病*药物,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适宜的药物。并且抗病*药物通常有较强的*性,有适用条件也有副作用,随便用药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记住一句话:药不能乱吃。

与其迷信板蓝根,不如听听医生的话

板蓝根,是一种叫做菘蓝的植物的根。它究竟能否抑制病*,至今尚未有定论。板蓝根中含有一种叫做靛苷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不能杀死病*,它传说中的功效,来自于一些体外试验。有研究认为,靛苷可以抑制病*与细胞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同时,它能抑制*素的活性,从而缓解感染后的炎症反应。这些实验室里的实验,无法解答靛苷在人体中有什么作用、如何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板蓝根并不是一种“随便喝喝、反正也没坏处”的饮品。板蓝根同其他植物一样,有着复杂的化学成分,很容易引发各种过敏反应,例如皮疹。

吃抗生素不能预防新型肺炎

此次新型肺炎的病原体是病*,而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扰乱细菌正常生理结构或过程)。现在细菌的耐药很严重,大家都知道,耐的就是“抗生素”。以“预防”为目的,错误地使用抗生素,会使耐药性问题更加严重。对于个人而言,长时间滥用抗生素还可能引起微生物群落紊乱,本来好好的人也折腾病了。如果出现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咳痰、胸疼等症状,可到呼吸科门诊就诊。如有发热情况,请务必到发热门诊就诊。然后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不要自作主张服用抗生素。因为可以引起呼吸道症状和发热的病原体包括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病*等很多种类,抗生素不能解决所有这些病原体的问题。

没必要戴多层口罩

还有一个,可能没那么错误,但不会有太大的额外好处:戴多层口罩,或者必须N95口罩。普通医用外科口罩即可挡住绝大部分携带病*的飞沫,一般情况下佩戴这种口罩就可以起到防护作用。N95口罩可隔离更小的微粒,而且与面部贴合更紧密,不容易从周边漏气;佩戴时憋气感觉更明显,而且价格偏贵,大多数人应该舍不得一次性使用。N95口罩是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的一种防护性较强的口罩,要求对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在标准条件下能够达到95%。有研究人员对N95口罩和同时使用多个医用口罩的防护效果进行了比对,最后的结果显示,戴一个口罩的得分是2.7,戴两个口罩是3.8,戴5个口罩甚至能达到5.5——听起来很厉害是不是?但N95的得分至少是。大家戴一个口罩已经有点闷,戴上三四个那更是喘不过来气了。所以,如果你会和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想要保证万无一失,与其在脸上叠好几个口罩让自己闷得慌,不如选择防护性较好的N95口罩,并一次性使用。究竟什么方法才是靠谱的?以下是一些很简单,但是很经典的办法,医生都在用:1

隔离传染源

及时治疗病人,阻止他与其他人接触,并且做好他的生活环境和使用用品的消*。近期尽量不要去传染源地走亲访友。

2

自我保护

避免可能的病原体接触;加强锻炼、合理营养、充分休息、提高免疫力。

3

阻断传播途径(人人都需注意)

(1)保持室内通风。

(2)勤洗手:手掌会在触摸污染表面时沾上病*,然后在你触摸口鼻时造成感染,所以勤洗手有助于预防病*感染。

(3)咳嗽和打喷嚏时用手肘:因为手掌要用来接触门把或与人握手,容易造成病*扩散。所以咳嗽、打喷嚏时用衣袖或者手肘部遮挡,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4)戴口罩: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级别的医用口罩。

多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