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4月4日讯(记者刘迅通讯员余宇)心脏支架在体内能被吸收?50岁的冷先生成为我省首个“尝鲜者”,植入一枚新型材料的心脏支架,在体内“服役”一年半后便可自动降解吸收,这也意味着患者不用终身带着支架生活了。
50岁的武汉人冷先生是个老心脏病患者。2年前,他在家吃饭时突然胸痛,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右冠脉全程弥漫性病变,最严重的堵塞了90%,远段后降支分叉处全闭塞。紧急治疗缓解后,冷医院,专家建议植入心脏支架,以打通堵塞的血管。
“植入异物到体内,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冷先生对手术犹豫不决。尽管专家反复解释,冷先生仍拒绝手术,坚持回家服药治疗。近两年来,冷先生病情持续发展,今年2月起常常胸闷难受、走路乏力,工作和生活受到很大影响。3月,医院复查发现血管堵塞程度加重,但他仍对心脏支架心有余悸。该院心内科副主任宋丹教授评估病情后建议,目前一种新型材料的心脏支架在国内上市,区别于以往的材料,这种支架在身体内能完全被降解、吸收,这样患者就不用终身带支架。冷先生欣然同意并决定尝试。
经过术前评估和准备,4月2日,冷先生被送入介入手术室。一个小时后,支架进入血管并顺利打通血管,心脏“缺血”情况得到很大缓解。术后,冷先生胸闷难受症状消失。
宋丹教授表示,目前临床上99.9%的患者使用的是第三代金属药物洗脱支架,它的主要材料是钴铬合金、不锈钢,这些材料的支撑性、柔顺性较好,可把狭窄的血管支撑起来,同时释放抗增殖药物,防止支架里面堵塞,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金属药物洗脱支架仍不是最完美的支架产品。”宋丹教授解释,因为金属支架丝、涂层聚合物的存在,这种材料的支架要在体内和心脏相伴一生,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少数患者会出现血管刺激产生炎症反应等,带来远期临床隐患。
新上市的新型支架,也称为生物可降解支架。楚天都市报记者看到,和传统金属支架不同的是,这种支架外观为白色,呈马鞍型。宋丹教授解释,支架的基体及药物载体涂层分别由可吸收材料制成。植入人体后,经过血运重建、支架降解吸收和血管修复三个阶段。神奇的是,约一年半后,整个支架就可以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体内不再存异物,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也得到恢复,实现“血管再造”的目标。
但专家也表示,这种新型的生物可吸收支架有着严格的适应症,目前还不适合大范围使用。和传统支架相比,价格也相对贵一些。同时,进行可吸收支架的植入手术,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极为苛刻,对整个操作流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