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从传统到现 [复制链接]

1#
<

中国卒中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CSATISC)于6月28日-6月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中国是卒中大国,卒中所带来的疾病负担日益加重,来自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数据显示,全球1,万人新发生卒中,中国占到40%;全球万人因卒中死亡,中国占1/3;全球卒中所致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为1.亿,中国占1/3。卒中的二级预防对于疾病后续及长期管理至关重要,关于卒中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有些进展?小编选取现场精彩内容进行报道。

从最新指南看卒中二级预防降脂治疗策略

(许予明教授医院)

血脂管理是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三大基石之一。近年来,随着循证证据的不断丰富,指南也在不断更新。年,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发布最新版胆固醇管理指南(以下简称“胆固醇指南”),这是时隔5年,AHA/ACC再次发布的胆固醇管理指南。胆固醇指南主要有三大亮点:强调高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密切相关、肯定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带来的临床获益、他汀仍是降脂治疗的基石,非他汀类药物可作为降脂治疗的重要补充。

胆固醇指南聚焦ASCV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本文主要介绍二级预防),并就“极高风险ASCVD”患者群给出了明确定义。极高风险ASCVD患者包括多个严重ASCVD事件史或1次严重ASCVD事件史合并多个高危因素,详见下图。

极高危风险ASCVD患者群定义

他汀类药物是重要的降脂药物,胆固醇指南就有关他汀类药物使用给予明确建议。胆固醇指南强调除生活方式干预外,在调脂治疗中,他汀类药物是治疗的基石。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占用稳固地位,这得益于其强力循证医学证据支持。SPARCL研究是目前唯一针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该试验证实高强度他汀治疗一年即可降低卒中复发,高强度他汀治疗5年,可显著降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心血管事件,其中包括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卒中风险下降16%(p=0.03);卒中/TIA风险下降23%(p<0.);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后的复苏、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不稳定心绞痛、需急诊住院的心绞痛或心肌缺血在内的任何冠脉事件风险下降42%(p<0.);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下降49%(p<0.)。

CTT荟萃分析再次证实高强度他汀治疗可带来更多心脑获益。CTT荟萃分析入选5项高强度他汀对比中等强度他汀治疗的研究(39,例患者,中位随访5.1年)和21项他汀对比对照组的研究(,例患者,中位随访4.8年)。结果显示,对比中等强度他汀,高强度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主要血管事件风险15%(p<0.0);冠脉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下降13%(p<0.0);冠脉血运重建风险下降19%(p<0.0);缺血性卒中风险下降16%(p<0.0);

胆固醇指南关于不同ASCVD患者(年龄>18岁)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及LDL-C控制目标进行推荐:无论是极高危ASCVD患者还是所有其他ASCVD患者,均推荐使用高强度他汀,且控制目标为LDL-C水平降低≥50%,其中极高危ASCVD患者还应将LDL-C水平控制在<70mg/dl。

此外,我国指南关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剂量推荐,与胆固醇指南保持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推荐,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Ⅰ类推荐,A级证据)。

依折麦布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是两类重要的非他汀类调脂药物,可作为降脂治疗的重要补充。胆固醇指南推荐,对于极高风险的ASCVD患者,如果高强度他汀治疗后LDL-C≥1.8mmo/L,推荐联合非他汀类药物治疗(依折麦布和PCSK9抑制剂)(详见下图红色圈标注)。关于ASCVD患者调脂治疗路径详见下图。

临床ASCVD调脂治疗路径图

胆固醇指南聚焦ASCVD防治,再次肯定了他汀类药物的一线基石地位,同时,非他汀类药物可作为降脂治疗的重要补充,这为包括缺血性卒中在内的ASCVD的规范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学会官方QQ群因1群人已满,

“中国卒中学会2群”现已开通,

用于学会工作咨询交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